[疏]釋曰:案《禮記·大傳》雲:“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蒼頡》曰:“親,愛也,近也。”然則親者,恩愛狎近、不疏遠之稱也。《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喪服小記》曰:“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以九族之親,其名謂非一,此篇釋之,故曰“釋親”。
父爲考,母爲妣(《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今世學者從之。案《尚書》曰:“大傷厥考心”,“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訓”,“如喪考妣。”《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蒼頡篇》曰:“考妣延年。”《書》曰:“嬪於虞。”《書》曰:“聿嬪於京。”《周禮》有九嬪之官,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其義猶今謂兄爲?、妹爲?胃,即是此例也。○妣音比。)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如王者尊之。)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爲曾祖王母。(曾猶重也。)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爲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從祖而別世統異故。)父之?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世有爲嫡者,嗣世統故也。)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謂女子先生爲姊,後生爲妹。父之姊妹爲姑,父之從父?弟爲從祖父,父之從祖?弟爲族父。族父之子相謂爲族?弟,族?弟之子相謂爲親同姓。(同姓之親無服屬。)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爲從父?弟。(從父而別。)子之子爲孫,(孫猶後也。)孫之子爲曾孫,(曾猶重也。)曾孫之子爲玄孫,(玄者,言親屬微昧也。)玄孫之子爲來孫,(言有往來之親)來孫之子爲?孫,(?,後也。《汲冢竹》書曰:“不?之?弟。”)?孫之子爲仍孫,(仍亦重也。)仍孫之子爲雲孫。(言輕遠如浮雲。)王父之姊妹爲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爲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爲高祖王姑,父之從父姊妹爲從祖姑,父之從祖姊妹爲族祖姑。父之從父?弟之母爲從祖王母,父之從祖?弟之母爲族祖王母。父之兄妻爲世母,父之弟妻爲叔母。父之從父?弟之妻爲從祖母,父之從祖?弟之妻爲族祖母。父之從祖祖父爲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爲族曾王母。父之妾爲庶母。祖,王父也。?,兄也。(今江東人通言?。○從,並才用切。?音昆。) 宗族。
[疏]“父爲”至“宗族”。○釋曰:此別同宗親族。《白虎通》曰:“父,矩也,以度教子也。”又爲考。考,成也,言有成德。《廣雅》雲:“母,牧也。”言育養子也。又爲妣。妣,媲也,媲匹於父。《廣雅》又云:“兄,況也。”況於父。又謂之?。弟,悌也。言順於兄。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孫,順也。順於祖。男,任也。任家事也。女,如也。《白虎通》曰:“言如人也。”徐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曰如。”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又謂之威。徐鍇曰:“土盛於戌。土,陰之主也。故字從戌。”《漢律》曰:“婦告威姑。”是也。姊,諮也。以其先生,言可諮問。《說文》雲:“妹,女弟也。”又謂之?胃。妾,接也。鄭注《禮記》雲:“聞彼有禮,走而往焉,以得接見於君子也。庶母者,父之妾也。”此皆同宗之族也。《白虎通》雲:“宗者何謂也?宗者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禮記》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侍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也。”注“禮記”至“此例也”。○釋曰:雲“《禮記》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嬪”者,《曲禮下》篇文也。雲“今世學者從之”者,謂從《禮記》,以父、母、妻爲生之稱,以考、妣、嬪爲死之稱。彼乃記者一家之說爾,學者膠柱,遂爲生死定稱,非也。故郭氏引諸文以證之。雲“《尚書》曰:大傷厥考心”,《康誥》文也。雲“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訓”者,皆《酒誥》文也。雲“如喪考妣”者,《舜典》文也。此皆生稱考妣也。雲“《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者,隱元年傳文也。此即死稱母也。雲“《蒼頡篇》曰:考妣延年”者,此亦生稱考妣也。雲“《書》曰:嬪於虞”者,《堯典》文也。雲“《詩》曰:聿嬪於京”,《大雅·大明》篇文也。雲“《周禮》有九嬪之官”者,屬天官掌婦學之法者也。此皆生稱嬪者也。雲“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者,所以破先儒之說也。雲“其義猶今謂兄爲?、妹爲?胃,即是此例也”者,舉類以曉人也。○注“從祖而別世統異故”。○釋曰:解所以稱從之理也。從祖而別,繼世分宗,其統各異,故曰從祖。○注“世有爲嫡者,嗣世統故也”。○釋曰:解所以稱世之義也。繼世以嫡長,先生於父則繼者也,故曰世父。《說文》叔作未,許慎曰:“從上小。”言尊行之小也。○注“同姓之親無服屬”。○釋曰:《禮記·大傳》雲:“親者屬也。”鄭注云:“有親者服,名以其屬親疏。”此經言親同姓者,謂五世之外,比諸同姓猶親,但無服屬爾。○注“孫猶後也”。○釋曰:言繼後嗣也。《廣雅》雲:“孫,順也。”許慎雲:“從子從系。”系,續也。言順續也,言順續先祖之後也。○注“玄者言親屬微昧也”。○釋曰:玄者,糹取緇之間色,色之微昧者也。親屬微昧,故曰玄孫。○注“?,後也。《汲冢竹書》曰:不?之?孫”。○釋曰:“?,後也”,《釋言》文。《У?傳》曰:“大康元年,汲郡民盜發魏安?王冢,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時古文也。其字頭粗尾細,似科斗之蟲,故俗名之焉。不?,后稷之子也。?孫,謂毀榆也。
母之考爲外王父,母之妣爲外王母。母之王考爲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爲外曾王母。(異姓,故言外。)母之?弟爲舅,母之從父?弟爲從舅,母之姊妹爲從母。從母之男子爲從母?弟,其女子子爲從母姊妹。○母黨。
[疏]“母之”至“母黨”。○釋曰:此一節別母之族黨也。黨是鄉之細也。此外族屬母,若黨之屬鄉,故云母黨。雲舅者,孫炎雲:“舅之言舊,尊長之稱。”《詩·秦風》雲:“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是也。
妻之父爲外舅,妻之母爲外姑。(謂我舅者,吾謂之甥。然則亦宜呼婿爲甥。《孟子》曰:“帝館甥於二室。”是。)姑之子爲甥,舅之子爲甥,妻之?弟爲甥,姊妹之夫爲甥。(四人體敵,故更相爲甥。甥猶生也。今人相呼皆依此。)妻之姊妹同出爲姨。(同出謂俱已嫁。《詩》曰:“邢侯之姨。”)女子謂姊妹之夫爲私。(《詩》曰:“譚公維私。”)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公羊傳》曰:“蓋舅出。”)女子謂?弟之子爲侄,(《左傳》曰:“侄其從姑。”)謂出之子爲離孫,謂侄之子爲歸孫,女子子之子爲外孫。女子同出,謂先生爲姒,後生爲娣。(同出謂俱嫁事一夫。《公羊傳》曰:“諸侯娶一國,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娣者何?弟也。”此即其義也。)女子謂兄之妻爲嫂,弟之妻爲婦。(猶今言新婦是也。)長婦謂稚婦爲娣婦,娣婦謂長婦爲姒婦。(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侄,徒結反。姒音似。娣音第。) 妻黨。
[疏]“妻之”至“妻黨”。○釋曰:此一節別妻之親黨也。《內則》雲:“聘則爲妻。”《白虎通》雲:“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義一也。”○注“《孟子》曰:帝館甥於二室”。○釋曰:《孟子》雲:“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爲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彼注云:“尚,上也。舜在畎<畝又>之時,堯友禮之。舜上見堯,舍之於貳室。貳室,副宮也。堯亦就饗舜之所設,更迭爲賓主。《禮記》:‘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堯甥。卒與之天位,是天子之友匹夫也。”注“四人”至“依此”。○釋曰:“四人”謂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弟、姊妹之夫,是也。此四人尊卑體敵,更相爲甥。雲“甥猶生也”者,取相親之意也。注“《詩》曰:邢侯之姨,譚公維私”。○釋曰:皆《衛風·碩人》篇文也。孫炎曰:“私,無正親之言。”然則謂吾姨者,我謂之私。邢侯譚公,皆莊姜姊妹之夫。互言之耳。《春秋》“譚子奔莒”,則譚是子爵。言公者,蓋依臣子稱便文耳。注“《公羊傳》曰:蓋舅出”。○釋曰:案《春秋》襄五年“夏,叔孫豹、曾阝世子巫如晉”。《公羊傳》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爲叔孫豹率而與之俱也。叔孫豹則曷爲率而與之俱?蓋舅出也。”何休雲:“巫者,曾阝前夫人襄公母姊妹之子也,俱莒外孫,故曰舅出。”是也。注“《左傳》曰:侄其從姑”。○釋曰:案僖十五年傳雲: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佔之曰:“不吉。其繇曰:‘侄其從姑。’杜注云:“震爲木,離爲火,火從木生離爲震,妹於火爲姑。謂我侄者,我謂之姑。謂子圉質秦。”是也。注“公羊”至“弟也”。○釋曰:《春秋》莊十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公羊傳》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壹聘九女,諸侯不再娶。”何休雲:“必以侄娣從之者,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所以妨嫉,令重繼也。因以備尊尊親親也。九者,極陽數也。不再娶者,所以節人情開媵路。”注“猶今言新婦是也”。○釋曰:《儀禮·喪服傳》雲:“夫之?弟,何以無服也?其夫屬乎婦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鄭注云:“道猶行也。言婦棄姓,無常秩,嫁於父行則爲母行,嫁於子行則爲婦行,謂弟之妻爲婦者,卑遠之,故謂之婦。嫂者,尊嚴之稱,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嫂猶叟也,叟,老人稱也,是爲敘男女之別爾。若已以母婦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已,則是亂昭穆之敘也。治猶理也。父母兄弟夫婦之理,人倫之大者,可不慎乎!”《大傳》曰:“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是別嫂婦之名也。郭雲“猶今言新婦”者,以時驗而知也。至今猶然。注“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釋曰:《廣雅》雲:“娣姒妯娌。娣姒,先後也。”世人多疑娣姒之名,皆以爲兄妻呼弟妻爲娣,弟妻呼兄妻爲姒,因即惑於斯文,不知何以爲說。今謂母婦之號,隨夫尊卑。娣姒之名,從身長幼,以其俱來夫族,其夫班秩,既同尊卑,無以相加,遂從身之少長。《喪服·小功章》曰:“娣姒婦報。傳曰:娣姒婦者,弟長也。”以弟長解娣姒,言娣是弟,姒是長也。《公羊傳》亦云:“娣者何?弟也。”是其以弟解娣,自然以長解姒。長謂身之年長,非夫之年長也。此雲“長婦謂稚婦爲娣婦,娣婦謂長婦爲姒婦”者,止言婦之長稚,不言夫之大小。《左傳》成十一年,穆姜謂聲伯之母爲姒;昭二十八年傳,叔向之嫂謂叔向之妻爲姒。二者皆呼夫弟之妻爲姒,豈計夫之長幼乎?上雲“女子同出,謂先生爲姒,後生爲娣”。郭雲:“同出謂俱嫁事一夫”也。事一夫者,以己生先後爲娣姒,則知娣姒以已之年,非夫之年也。故賈逵、鄭玄及杜預皆雲兄弟之妻相謂爲姒,言兩人相謂,長者爲姒,知娣姒之名不計夫之長幼也。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國語》曰:“吾聞之先姑。”)謂夫之庶母爲少姑,夫之兄爲兄公,(今俗呼兄鍾,語之轉耳。)夫之弟爲叔,夫之姊爲女公,夫之女弟爲女妹。(今謂之女妹是也。)子之妻爲婦,長婦爲嫡婦,衆婦爲庶婦。女子子之夫爲?胥。?胥之父爲姻,婦之父爲婚。父之黨爲宗族,母與妻之黨爲兄弟。父之父母、?胥之父母相謂爲婚姻。兩?胥相謂爲亞。(《詩》曰:“瑣瑣姻亞。”今江東人呼同門爲僚?胥。)婦之黨爲婚兄弟,?胥之黨爲姻兄弟。(古者皆謂婚姻爲兄弟。)嬪,婦也。(《書》曰:“嬪於虞。”)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公音鍾。嫡音的。嬪音頻。) 婚姻。
[疏]“婦稱”至“婚姻”。○釋曰:此別夫婦婚姻之名也。《說文》雲:“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白虎通》雲:“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婦者服也,以禮屈服。”“謂之舅姑者何?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老人稱也。夫之父母謂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親如母而非母者姑也。”鄭注《喪服傳》雲:“女子子者,子女也,別於男子也。”《說文》雲:“?胥,女之夫也。從士從胥。”聞一知十爲士。胥者,有才知之稱。故謂女之夫爲?胥。《廣雅》雲:“?胥謂之倩。”《方言》雲:“東齊之間,?胥謂之倩。”《白虎通》雲:“婚姻者何謂?昏時行禮,故曰婚。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注“《國語》曰:吾聞之先姑”。○釋曰:《魯語》:季康子問於公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對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語子?”康子曰:“雖然,肥原有聞於主。”對曰:“吾聞諸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子夏聞之曰:“善哉!商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夫婦,學於舅姑者也。”是矣。注“《詩》曰:瑣瑣姻亞”。○釋曰:《小雅·節南山》文也。劉熙《釋名》雲:“‘兩?胥相謂爲亞’者,言每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亞次也。又並來女氏,則姊夫在前,妹夫在後,亦相亞也。”注“古者皆謂婚姻爲兄弟”。○釋曰:《禮記》:“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胥使人吊,如?胥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吊。’”鄭注云:“必使人吊者,未成兄弟。”又云:“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胥已葬,?胥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爲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是古者謂昏姻爲兄弟,以夫婦有兄弟之義。或據?胥於妻之父母有緦服,故得謂之兄弟也。注“《書》曰:嬪於虞”。○釋曰:案《堯典》:羣臣共舉舜於帝,“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于二女。’?降二女於嬀?,嬪於虞。”孔安國注云:“降,下。嬪,婦也。舜爲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於所居嬀水之?,使行婦道於虞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