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探梅

  立春节届,一般爱花爱游的人们,已在安排出门去探梅了。到哪里去探梅呢?超山也好,孤山也好,灵峰也好,梅园也好,这几处梅花或多或少,都可以看看,而最著名的探梅胜处,莫如苏州的邓尉。这些年来,邓尉的梅花还是大有可观,所以每年春初,仍能吸引各地游人纷纷前去探梅,因为除了剩余的梅花散在各处,仍可饱看外,那边的明山媚水,也是值得游赏一下的。

  邓尉在吴县西南六十里,在光福镇之南,相传汉代有邓尉隐居此山,故名。西南有元墓,彼此连接,实是一山,晋代有青州刺史郁泰元葬在这里,因以为名。现在这一带山以邓尉、元墓并称。山中人从前多以种梅为业,因此梅花独多,而“邓尉探梅”,也就成为初春游赏的一个节目了。但在清代道光年间,时人都以元墓看梅花为言,顾铁卿《清嘉录》有云:“暖风入林,元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邀游,夜以继日。”当时探梅的盛况,可见一斑。

  元墓山上有圣恩寺,是光福最著名的古寺;寺后有小山峦,仿佛用湖石堆成,其实是天然的,因有“真假山”之称。这一带原有好多株老梅树,香雪重重,蔚为大观。寺中有还元阁,藏有《一蒲团外万梅花》长卷,出清代名画师手,并有题跋很多,十分名贵;抗战胜利后,只剩了一半,仍有可观,我还作了两绝句赠与寺僧:“劫余重到还元阁,举目湖山百种宽。欲寄身心何处寄,万梅花里一蒲团。”“万梅花里一蒲团,打坐千年便涅槃。佛雨缤纷花雨乱,如来弥勒共盘桓。”

  马驾山一名吾家山,在光福镇之西,山并不高,只因山上种着很多的梅树,洋洋大观,清代康熙中叶,巡抚宋荦在崖壁上题了“香雪海”三字,并且在高处筑亭,以作看梅之所。据说后来乾隆下江南时,曾到此一游,于是香雪海名满海内。二十余年前,我也曾和上海的朋友们结队登临,只见山上山下,以至远处,白茫茫的一片雪白,全是梅花,真是一个不折不扣名实相副的香雪海。可是经过了“八一三”抗日战争的大劫,梅树多被砍伐;而山中人又因种梅之利不如种桑,所以补种的不是梅而是桑了。一九五五年,我与苏州市园林整修委员会同人来此视察,见那座梅花形的亭子和半山的轩屋,都已破败,就设计修复,早已焕然一新;但是全山梅树不多,我建议必须补种五百株。那么梅花时节,在山上可以望见远处的梅林,“香雪海”这个名称,才当之无愧。

  清代金恭有《邓尉探梅小记》云:“小雪初晴,余寒送腊,具鹤氅浩然巾,入邓尉山,看红梅绿萼,十步一坐,坐浮一大白,花香枝影,迎送数十里;虽文君要饮,玉环奉盏,其乐不是过也。”这一段文字,写探梅之乐,十分隽永。一九五七年三月中旬,我和老友程小青兄同往邓尉探梅,却见邓尉山一带,梅树仍多,红梅绿萼,也随处可见;从光福崦西起,一路到石楼、石壁,所见的全是白梅,正在开得最烂漫的时候,一眼望去,只见到处是皑皑如雪,也许有千株万株之多,倘不拘拘于号称“香雪海”的马驾山一角,那么就是称之为“香雪洋”,也未为不可。

  探梅的时期,必须适当,去得太早,梅花还没有开放,去得太迟,却又落英缤纷,那就不免要乘兴而来,败兴而返了。古人曾说“梅花以惊蛰为候”,大约是在农历二月之初,正恰到好处。探梅的人们,最好能与山中人先作联系,探问梅花消息,开到七八分时,就可以前去,领略那暗香疏影的一番妙趣了。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318
阅读量:32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