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的頌歌

  爲了南湖是革命的聖地,是黨的搖籃,我就懷着滿腔崇敬和興奮的心情,從蘇州歡天喜地地到了嘉興。下了車,放眼一望,便可望見一大片綠油油明晃晃的湖光,正在含笑相迎。老實說,在過去,我來遊南湖,已不知有多少次了;這時如見故人,分外親切。可是由於我的無知,聽到它那段光輝的史蹟,還是最近的事。南湖南湖,我要向您賠個罪,道個歉,我……我實在是失敬了。

  南湖在嘉興市南三裏許,面積八百餘畝,一名鴛鴦湖,據《名勝志》載:湖中多鴛鴦,或雲東南兩湖相接如鴛鴦然,故名。據我看來,後一說比較近似;至於說湖中多鴛鴦,近年來卻沒有見過,也許是偶或有之吧?前人曾有詩云:“東西兩湖水,相併若鴛鴦。湖裏鴛鴦鳥,雙雙錦翼長。”《名勝志》說是東南兩湖,而詩中卻說是東西兩湖,不知孰是?古人所作南湖的詩歌,以清代朱竹垞的《鴛湖棹歌》一百首最爲著名。後來又有一班詩人受了它的影響,也紛紛地作起棹歌來,例如:“浮家慣住水雲鄉,不識離愁夢亦香。儂蕩輕舟郎撒網,朝朝暮暮看鴛鴦。”“鴛鴦湖水淺且清,鴛鴦湖上鴛鴦生。雙槳送郎過湖去,願郎莫忘此湖名。”都不是一時一人所作,而是借鴛鴦湖這個名稱來各自抒情歌唱的。鴛鴦湖的名望太大了,甚至把“鴛湖”來作爲嘉興的代名詞。

  煙雨樓兀立湖心,是南湖唯一勝景,據說是吳越錢元璙所建,原來的位置是靠近湖岸的,直至明代嘉靖年間,爲了開浚城河,把河泥填在湖心,構成了一個小島嶼,於是煙雨樓來了個“喬遷之喜”,移到了小島上來,而環境更顯得美了。從明清兩代到現在,不知經過多少次的修葺,今天才成爲勞動人民遊息的好去處。登樓一望,確如昔人所謂“誠有晨煙暮雨,杳靄空濛之致”,即使是日麗風和的晴天來遊,也覺得煙雨滿樓,別饒幽趣。爲了位在湖心,整個南湖展開在它的四面樓窗之下,你只要移動兩眼,一面又一面地向窗外望去,不但全湖如畫,盡收眼底,連你自己也做了畫中人哩。

  樓的近旁有鑑亭、來許亭、望梅亭、菱香水榭等幾座亭榭,好像衆星拱月一樣,簇擁着煙雨樓。樓的前檐有山陰魏戫手書的“煙雨樓”三字橫額,鐵畫銀鉤,頗見功力。聽說魏是清末時人,能馳馬擊劍,挽五石弓,卻又精書法、能文章,是一位奇士。鑑亭壁間,有嘉興八景圖石刻,出包山秦敏樹手,畫筆還不差。所謂八景,是“南湖煙雨”“東塔朝暾”“茶禪夕照”“杉閘風帆”“漢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積雪”。這個八景,實在是勉強湊成的,有的不能稱之爲景,例如,瓶山是舊縣城裏一個低小的土墩,據說韓世忠當年曾在這裏犒軍,兵士們喝完了酒,把酒瓶拋在一起,堆積成山,因名瓶山。在這八景之中,自以“南湖煙雨”最爲突出,清代詩人許瑤光曾有詩云:“湖煙湖雨蕩湖波,湖上清風送棹歌。歌罷樓臺凝暮靄,芰荷深處水禽多。”以好詩詠好景,使人玩味不盡。樓上下有楹聯很多,可以稱爲代表作的,有天台山農所寫的一聯:“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煙雨比南朝,多少樓臺歸畫裏;宛在水中,方舟最樂,湖波勝西子,無邊風月落尊前。”又陶在東聯雲:“問當年幾閱滄桑,鴛鴦一夢;看今日重開圖畫,煙雨萬家。”此外有一長聯說到“春桑”“秋稼”,這倒和我們廣大羣衆年來特別關心農事的意義,是互相符合的。

  近三年來,南湖換上了明靚的新裝,煙雨樓面目一新,連煙雨迷濛,也好像變做了風日晴美,原來這裏已有了新的佈置,使人引起了新的觀感。不但陳列着太平天國時代的文物,還有一個革命歷史資料陳列室,展出在黨成立以前關於社會基礎、思想基礎、組織基礎三個方面的歷史文物,黨的第一次、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照片、圖表等各種寶貴的文物;在這裏可以看到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親筆題詞,可以看到當年出席“一大”的代表們的照片,看了肅然起敬,自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不單是這些,還有一件特大的革命文物引人注目使人追想的,是四十年前舉行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那隻絲網船的仿製品,長達十四米,寬約三米,船身髹着朱光漆,光亮悅目。只見明窗淨几,雕樑畫屏,以至艙房牀榻,一應俱全。瞧着那十二位代表的席位,更使人想到當年毛主席他們在這裏艱苦奮鬥,創造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這一艘絲網船是多麼偉大的船,而毛主席又是多麼偉大的舵手!

  到了南湖,瞧了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菱塘,就會使你連帶地想起南湖菱來。這種菱綠皮白肉,形如餛飩,上口鮮嫩多汁,十分甘美,而又妙在圓角無刺,不會扎手。每逢中秋節邊,人民公社的女社員們,結隊入湖採菱,歡笑歌呼,構成一個絕美的畫面。清代名畫師費曉樓曾給南湖採菱女寫照,並題以詩云:“十五吳娃打槳遲,微波渺渺擬通詞。郎心其奈湖心似,煙雨迷離無定時。”“南湖湖畔多柳蔭,南湖湖水清且深。怪底分明照妾貌,模糊偏不照郎心。”這種軟綿綿的情詞,並無內容,不過是掉弄筆頭罷了。

一九六一年八月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913
阅读量:66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