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当年话昆剧

  我是一个昆剧的爱好者,朋友中又有不少昆剧家,最最难忘的,就是擅长昆剧的袁寒云谱兄,当年他因反对他的父亲(袁世凯)称帝,避地上海,每逢赈灾救荒举行义演时,他总粉墨登场,串演一两出昆剧,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出《八阳》,他饰的是亡国之君建文帝,真的是声容并茂,不同凡俗。唱那句“把大地山河一担装”时,悲壮激越,至今还是深印在我的心版上,如闻其声。记得有一年嘉兴举行赈灾游艺会,请寒云兄去串演昆剧,他拉我同去,会场设在精严寺,节目很多。昆剧连演两夜,第一夜是《长生殿》的《小宴》《惊变》,第二夜是《折柳》《阳关》,都由平湖昆剧家高叔谦饰旦角,和他合演,相得益彰,博得了很好的评价。在上海时,我又屡次看到昆剧名票友们的会演,最突出的就是徐凌云、俞振飞两先生,可说是祥麟威凤,一时无敌。徐先生多才多艺,什么角儿都会一手,并且都很精工,在年青的时候,串演《连环记》中的吕布,曾有“活吕布”之称;最难得的,他还能串那《安天会》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个跳跳蹦蹦活泼泼的猴子王,实在是不容易应付的。他要是串丑角儿吧,像《借茶》中的浪子张三郎,会演的人很多,可是和他一比,就有雅俗之分。俞先生是昆剧前辈俞粟庐先生的哲嗣,渊源家学,腹有诗书,又天赋一副好扮相,一条好喉咙,只要他一出场,就会使人精神一振,尽量地享受耳目之娱。他的一甩袖,一亮相,唱一句,笑一声,都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他的杰作《贩马记》《连环记》《玉簪记》等,我都曾看过,风流儒雅,给与我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他以名票友下海,与梅兰芳先生配演京剧,有时也演演昆剧,真是璧合珠联,出出都成了极优美的艺术品。

  昆剧的基本队伍,当然要算浙江昆苏剧团中和担任上海戏曲学校教师的几位“传”字辈的名演员了。三十五年前,苏州的几位昆曲家创办了昆曲传习所,招收了十余名学生,都以“传”字嵌在名字里,地点在桃花坞的五亩园,这就是今天各位“传”字辈名演员的摇篮,是昆剧中兴的发祥之地。后因苏州方面财力不足,由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先生接办下去,扩大了学额,学生多至五十余人,穆先生自己也是一位名曲家,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把这传习所办得很好。学生们学成之后,就组成了“新乐府”,后又改名“仙霓社”,先后在笑舞台、大世界、小世界、新世界等游艺场中演出,我是经常去作座上客的。那时“传”字辈的名演员都还年青,而艺术都很老练,为一般昆曲迷所欣赏,可是曲高和寡,终于没落了。

  最近在苏州举行的昆剧观摩演出,真是数十年未有的盛举,也给昆剧奠定了一个复兴的基础。我抱着病,连夜前去观赏,乐此不疲,简直把病魔也打退了。徐先生年逾古稀,而俞先生也入了中年,而他们声容如旧,还是年青得很。“传”字辈的各位名演员,艺事精益求精,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们并且培养好了新生力量,中如包世蓉、张世萼、龚世葵等,就是许多“世”字辈的小艺人,现在都已脱颖而出,前途无可限量。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181
阅读量:196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