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序跋集《古小說鉤沉》序〔1〕


  《古小說鉤沉》序〔1〕

  小說者,班固以爲“出於稗官”,“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採,此亦芻蕘狂夫之議”〔2〕。是則稗官職志,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3〕矣。顧其條最諸子,判列十家,復以爲“可觀者九”〔4〕,而小說不與;

  所錄十五家〔5〕,今又散失。惟《大戴禮》引有青史氏之記〔6〕,《莊子》舉宋鈃之言〔7〕,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去古既遠,流裔彌繁,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葉乎!

  餘少喜披覽古說,或見訛舛,則取證類書,偶會逸文,輒亦寫出。雖叢殘多失次第,而涯略故在。大共瑣語支言,史官末學,神鬼精物,數術波流;真人福地,神仙之中駟,幽驗冥徵,釋氏之下乘。人間小書,致遠恐泥〔8〕,而洪筆晚起,此其權輿。況乃錄自里巷,爲國人所白心;出於造作,則思士之結想。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其在文林,有如舜華,足以麗爾文明,點綴幽獨,蓋不第爲廣視聽之具而止。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惜此舊籍,彌益零落,又慮後此閒暇者尟,爰更比輯,並校定昔人集本,合得如干種,名曰《古小說鉤沉》。

  歸魂故書,即以自求說釋,而爲談大道者言,乃曰:稗官職志,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

  ※※※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點。最初以周作人的署名發表於一九一二年二月紹興刊行的《越社叢刊》第一集;一九三八年出版的《魯迅全集》第八卷《古小說鉤沉》中未收。

  《古小說鉤沉》,魯迅約於一九○九年六月至一九一一年底輯錄的古小說佚文集,共收周《青史子》至隋侯白《旌異記》等三十六種。一九三八年六月首次印入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的《魯迅全集》第八卷。

  〔2〕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史學家。官至蘭臺令史。著有《漢書》一二○卷。小說“出於稗官”等語,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稗官,《漢書·藝文志》: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唐代顏師古注:“稗官,小官。”三國魏如淳注:“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3〕“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語見《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4〕“可觀者九”《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列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並稱:“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5〕《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所錄十五家小說,即《伊尹說》、《鬻子說》、《週考》、《青史子》、《師曠》、《務成子》、《宋子》、《天乙》、《黃帝說》、《封禪方說》、《待詔臣饒心術》、《待詔臣安成未央術》、《臣壽周紀》、《虞初周說》和《百家》。

  〔6〕《大戴禮》亦稱《大戴禮記》,相傳爲西漢戴德編纂,原書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青史氏,指《青史子》的作者。《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青史子》五十七篇。”班固自注:“古史官記事也。”《隋書·經籍志》稱“樑有《青史子》一卷,……亡。”則此書逸於隋唐間。魯迅《古小說鉤沉》錄其佚文三則,二則輯自《大戴禮·保傅》(其一重見於《賈誼新書·胎教雜事》),一則輯自《風俗通義》。

  〔7〕《莊子》道家的代表著作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作者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莊子·天下》引有宋陘“君子不爲苛察,不以身假物”等語。宋陘,《孟子》作宋陘,《韓非子》作宋榮子,魯迅認爲他就是《宋子》的作者。參看《中國小說史略·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

  〔8〕致遠恐泥《論語·子張》:“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爲也。”《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曾引此語以論小說。

上一頁
作者:魯迅
类型:现当代文学
总字数:7.97万
阅读量:2547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