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花愿长好,月愿长圆,人愿长寿。
通统是古人撰的文词,我当然不能代表说撰得不好。我只能说,下联三句头二字着我颠倒一下,未免点金成铁。其次是,上联有个“人”,下联又有一个“人”,也是毛病。再其次是,二十四个字几乎都是“平”对“平”, “仄”对“仄”,若叫我的私塾老师看,(幸而老师早已去世,没法看得见!)准要打手板几下,以作“俭腹谈文”之戒。春联虽是一种“雕虫小技”,到底是我国文艺中一种特技。从前的文人学士,好多人都喜欢搞这一道。尤其在腊月下旬,我们成都街头巷尾,就有春联摊出现。老师们(大抵是三学中穷酸,和教私塾的学究先生。)磨出大盘墨汁,裁选出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朱砂红纸,等候农工商贾、住家人户来照顾一两副春联,去贴在刚正打扫或是洗涤干净的大门门枋上,作为除旧迎新的标帜。
春联摊上写的春联,大多数是现成诗句,或者早已传诵的成联。但遇着老师高兴,也可问清你是哪行哪业,临时撰就一副切合身份的联语。比方说,你尊驾是打铁的,那,他撰的联语,便是: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注:此联借用于某笔记)
你尊驾是裁缝,他撰的联语,则是:
裁遍春风三月锦,
缝成花样十分新。
你尊驾是摆书摊,兼收售新旧书籍的,联语是:
九十日春朝暮雨,
两三间屋古今书。
你尊驾是开骡马店的么?他撰的是:
左手牵来千里马,
前身定是九方皋。
(注:此联亦借用于某笔记)
诸如此类的联语,多罗,再录百十副,也录不完。
不过老师们年年挥洒出来的,还是古人诗句和现成联语为多。以我们成都而言,记得从前到处看得见的,总不外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五风十雨升平世,万紫千红总是春。”四字句,多半是:“物华天宝,人寿年丰。”“开门见喜,对我生财!”一般商贾们大抵都喜欢贴这样的春联:“生意如三春花柳,财源似万顷波涛。”
在清朝光绪末叶,我们成都出过一件因贴春联而得了好处,因而出了名的佳话,现在成都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知道这件事。容我记述于下,作为我这篇该打手板的短文煞尾好了:
那时节,有一个候补知县大老爷,是陕西省泾阳县举人出身,姓名叫伍生辉,号介康,分发来四川候补,因为赋性梗直,不善逢迎,一条水晶板凳,一坐十年。据说,这一年,穷得几乎当尽卖绝,过不了年,伍大老爷满腹牢骚,遂在除夕日,撰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口。不想次日元旦,四川总督锡良朝了会府回衙,打从伍大老爷寓所而过,从轿中看见这副春联,不由大喜,认为这是才人手笔。不但当日就传见了伍大老爷,而且不等开印,就叫布政司挂牌,委他署理绵竹县知县。伍大老爷从此飞黄腾达,才名远驰。
从前许多穷酸说起此事,无不垂涎羡慕。措大们眼孔小,没有抱负,且不管他。若以文笔而论,伍生辉这副春联确还可诵,现在请看他的联语: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随爆竹来。
一九六二年腊尽冬残之时
(原载1962年1月31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