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龍峯四種小說馮伯玉風月相思小說

入話

深院鶯花春晝長,風前月下倍淒涼。

只因忘卻當年約,空把朱弦寫斷腸。

洪武元年春,有馮琛者,字伯玉,故成都府朝陽門興慶坊人也。父溫,爲元先鋒都督,生琛於金陵,時元至元六年庚戌歲也。幼失怙恃,伊舅氏育養。至聰角穎悟聰明,詞章翰墨,舉世罕有。少長,鹹羨譽之。

未幾,南北盜賊興起。生奔走流離,浪跡江湖。至臨安時,直殿將軍趙或,見而異之。或無子,得生甚喜,生事之如親父焉。

或有女,名雲瓊,幼喪母,或命庶母劉氏育之。年至十三,同生延師教之。生加恭敬,待之如親妹,而瓊待生,亦如親兄。

一日生憂思干戈不寧,惻然有感。遂賦一詩,以呈師,雲,

兩虎爭雄勢不休,回頭何處是神州。

一朝鼙鼓喧天動,萬里鏖埃匝地福

白日豺狼當道路,黃昏烽火起邊樓。

何時南北干戈息。重睹君王奮冕旒。

師誦畢,持以示或,曰,“此子有大志,非常之才也。”或大喜。將二載,劉氏以雲瓊年長可笄,遂令入閨閣,習女工。

一日,生在書館獨坐,見春光明媚,蜂蝶交飛,不覺惆悵,吟一絕,雲,

桃花如錦草如茵,妝點園林無限春。

蜂蝶紛飛緣底事。東君應念斷腸人。

生吟畢,雲瓊在書館後遊玩,聽其吟詩有惆悵之意,悒悒不樂。

越數日,百和亭牡丹盛開,琛往觀之,瓊亦在彼,遂同玩賞。瓊問曰,““東君應念斷腸人”,爲誰作也。”生笑而不答,復將牡丹花題詩一首,詩云,

嬌姿豔質解傾城,似語還休意未成。

一點芳心誰共訴。千重密葉苦相屏。

君主笑處天香滿,妃子觀時國色盈。

何事倚欄同一賞。恨無杯酒邑芳英。

瓊見詩,知生意有屬於己,乃一笑,嘆息而去,回顧再三。

生自此之後,見其姿容秀麗,心忽忽不能自持。瓊亦無心針指,時出遊戲消遣,見蜂蝶燕鶯,景物繁華,賦詩一首。詩云,

春色平分二月時,弓鞋款款步蓮池。

九迴腸斷無由訴,一點芳心不自持。

灼灼奇花皆粉蝶,陰陰古木囀黃鸝。

曉來悶對妝臺立,巧畫蛾眉爲阿誰。

瓊有侍女韶華,頗巧慧,能謳,時見瓊長吁短嘆,設其意而不敢問。

一日,偶過書館。生語之曰,“我萬里無家,四海一身,與我結爲兄妹,何如。”韶華曰,“賤妾卑微,何敢上攀君子。”生曰,“何害。”二人拜爲兄珠。自此之後,與生往來甚密。

一日,生問曰,“連日不見瓊娘子,固無恙乎。”答曰,“娘子近日,偶疾如瘧,神思不寧。倚牀作望江南詞一闋。”生曰,“願聞。”韶華雲,

香閨內,空自想佳期。獨步花陰情緒亂,慢將珠淚兩行垂,勝會在何時。懨懨病,此夕最難持。一片芳心無託處,荼寮架上月遲遲,惆悵有誰知。

韶華別去,生知瓊屬意於己,潸然下淚。

次日,與趙公會宴,瓊侍父側。雖然眉目往來,不能通一言語爲憾。生歸室,見寶鴨香消,銀臺燭暗,愁懷萬斛,展轉至曉。乃吟一律,雲,

暗思昨日可憐宵,得見佳人粉黛嬌。

銀海曉含珠淚溼,金蓮微動玉鉤遙

謝鯤徒折機邊齒,弄玉空吹月下簫。

一笑傾城殊絕代,寧教不瘦沈郎腰。

一日,生語韶華曰,“我有手書一緘,煩汝送瓊,幸勿沉滯。”韶華乃潛納於鏡奩。次早,瓊流妝見書,視之,乃滿庭芳詞一首。詞雲,

蟬鬢拖雲,蛾眉掃月,天生麗質難描。樽前席上,百媚千嬌。一點芳心初動,五更清興偏饒。訴衷腸不盡,虛度好良宵。秦樓明月夜,餘音嫋嫋,吹徹鸞簫。閒敲棋子,愈覺無聊。何時識得東風面,堪成鳳友鸞交。憑鴻雁,潛通尺素,盻殺董妖嬈。

詞後,復吟一絕,

每同玉步踏芳塵,曾見妝臺點絳脣。

春色慢隨桃杏去,天台誰爲款劉晨。

瓊讀畢,怒費韶華曰,“汝怎敢傳消遞息。我與夫人說知。”

韶華悲泣哀告,瓊意稍解。乃曰,“舍人何以知我病,而送藥方與我。當以實對。”

韶華曰,“昨者舍人與妾言曰,“我四海無親,欲與結爲兄妹。”當時妾惶愧不敢當,復問,“娘子無恙。”

妾曰,“因病,稍安。”妾讀娘子望江南詞,舍人不覺淚下。至晚,以書令妾轉達。”

瓊曰,“我雖未愈,不服此藥,不可辜其美意,我今回一緘去謝之。”

韶華候瓊作書畢,持以詣生室。生見韶華來,甚喜。展視之,乃和滿庭芳詞雲,

短短金針。纖纖玉手,閒將繡帶輕描。描鸞刺鳳,想像剔還挑。不覺黃昏又到,誰知玉減香消。鴛鴦被,尋思展轉,倏忽至中宵。陽臺魂夢杳,綵鸞歸去,辜負文簫。算人生幾,行樂陶陶。何日相逢一面,樽前唱徹紅綃。知此時芳心動也,愁殺蓋寬饒。

復吟一絕雲,

丰姿絕代更青春,妾意拳拳在汝身。

明月一輪花滿地,肯容香露溼湘裙。

生視畢,不覺失魂喪志,莫知身之所在。

韶華歸以復瓊,具道生之喜不自勝。瓊曰,“彼特以我病癒,兄妹之情,喜之。”

當時,韶華頗疑之,退而嘆曰,“人生莫作妾婢身,城門失火池魚殃。日後必貽禍於我矣。”自此非堂前有命,不出於外。瓊雖意念,不得會生,而生亦以不見雲瓊,相思憔悴,飲食減少。夫人劉氏,時加寬慰以“休思鄉里”。生但俯首而已。

一日,夫人與侍女數人於後花園迎風亭上,觀賞荷花。瓊推疾不出,夫人去後,瓊潛至生室,謂生曰,“兄有何恙。”

生淚下,不能答。瓊曰,“兄何苦如此。萬事豈由人乎。“賢賢易色”,古聖所戒。”

生曰,“鑽穴踰牆,鼓琴折齒,妹獨不知。”

言語未盡,侍女報曰,“夫人至矣。”

瓊曰,“且與告別,情話難罄。翌日牛女佳期,妾當陳瓜菓,與君登樓乞巧,以佔靈配。”生喜諾。

至期,生欲赴約。劉氏命瓊在堂行酒,亦召生預宴。兩目相視,愁思盆深,宴畢歸館,生不勝襖恨,仰見輕雲翳月,乍明乍滅。織女牽牛,黯淡莫辨。忽聽樵樓鼓已三擊矣。乃吟一絕,

幾度如梳上碧空,缺多圓少古今同。

正期得見嫦娥面,又被癡雲半掩籠。

次日,生於堂側見瓊,以此示之。瓊亦口古絕句答生雲,

停杯對月問蟾蜍,獨宿嫦娥似妾無。

今日逢君言未盡,令人長恨命多孤。

瓊自後作事,悶悶不已。女工針指,略不拈弄。患病數日,家人驚惶,乃白夫人。夫人即喚韶華曰,“汝知娘子之病,怎生起來。”

韶華不敢答應,夫人再三逼之。韶華只得言,“娘子自與馮官人相見之後,至今三好兩怯。”

夫人即語公曰,“妾聞,“男冠而有室,女笄而有家。”今瓊年二十,閨房之事,想已知之。且居門下有年矣,而瓊豈無思念之心。妾視動靜之間,俱有不足之意。不如早命納琛爲壻,庶免彰人之耳目。”

或大怒,不悅,尋思良久曰,“依汝也罷。”韶華急走告瓊,瓊喜,令韶華報生,生踊躍鼓舞,賦詩一首,以自賀。詩云,

昨日窗前閱簡編,銀缸只結並頭蓮。

當時以此非容易,今日方知豈偶然。

紅葉溝中傳密意,赤繩月下結良緣。從前多少心頭事,盡付東流水一川。

翌日,公令人探生。生曰,“投托門下,多蒙厚恩,敢效結草之意。既蒙有命,安敢不從。”人以生言告公。越十餘日,公命媒行聘爲壻於公室。至期,屏開孔雀,褥隱芙蓉,花燭熒煌,管絃歌沸。生與瓊拜於堂,一如神仙歸洞府。賓客嘆其郎才女貌,世開罕有。

至筵席散,生偕入洞房,見其象牀瑤席,鳳枕鴛衾,樂諧琴瑟。生語瓊曰,“昔日慕子之心,每於花前月下,撫景傷懷。今日至此,豈非天假良緣耶。”

瓊曰,“遇君之後,行無定蹤,寢不貼席。今也,天隨人願,獲侍巾櫛。但願君子始終如一,則萬幸矣。”瓊擬蜂情蝶意詞雲,

翠荷花裏鴛鴛浴,碧桃枝上流鶯宿。花爛枝尚柔,俄驚一夜秋。百歲共諧和,相看奈汝何。

生亦口占減字木蘭花詞一首雲,

調雲弄雨,迤裏羅幃同笑語,春透花枝,一日偎倚十二時。相憐相愛,還了平生憔悴債。魚水歡情,剪下青絲結誓盟。

越月餘,公被召,促裝赴京,囑生家事而別。又三月,公奏曰,“臣老,不能用也。有壻馮琛,素懷異才。臣薦爲國,非私也。”上大悅,遣使召生。

生謂瓊曰,“蒙旨徵召,暫爾相別。”

瓊曰,“相會未幾而遽別,奈何。奈何。妾聞金陵勝地,歌樓翠館,不可留戀。”

生曰,“噫。卿誤也。我心猶如冰玉,後當自知。”即促裝啓行。

瓊令韶華備酒餚,餞於郊外。瓊握生手,相視大慟,生亦嗚咽。瓊曰,“君今棄妾,妾無負於君。”

生曰,“我與子,豈一朝一夕之緣分。今日之行,出於無奈,卿有是言,殆以我爲陌路人耶。”

瓊曰,“君無二心,妾何以報。”口占二絕以贈生。

其一

魚水歡娛未一秋,臨岐分袂更綢繆。

訴君不盡衷腸事,惟有潸潸淚流。

其二

香閨繡嫫恨悠悠,一片離情不自由。

爭奈君心似流水,滔滔去不能留。

生作律詩一首以答。詩云,

懶上雕鞍悶不勝,此心如醉爲多情。

空垂眼底千行淚,難阻天涯萬里程。

最苦淒涼馮伯玉,可憐憔悴趙雲瓊。

男兒且學四方誌,鐵右心腸作廣平。

瓊情不已,又作茶瓶詞雲,

憶昔當時相會,共結百年姻配。枕前盟誓如山海,此意千金難買。恩和愛,知何在。情默默,有誰揪採。妾心未改君先改,奈好事多成敗。

詞畢,慟哭不捨。生扶瓊至家,囑韶華勸慰。次早,不令瓊知而去。

瓊晚見日界窗痕,風鳴紙隙,舉目無親,作臨江仙詞一闋。

明窗紙隙風如箭,幾多心事難忘。荼寮架下見行藏,交加只粉蝶,交頸兩鴛鴦。豈知今日成拋棄。庭贏減玉消香。誰訴與衷腸。行雪空縹渺,恨殺楚襄王。

生行後,不覺踰旬,未嘗不思瓊也。見京畿將近,偶成一律。

冉冉時光日似梭,相思無計欲如何。

五雲縹渺皇畿近,萬里迢遙客恨多。

愁望銀河看織女,魂飛閬苑問仙蛾。

金陵謾說花如錦,一點芳心誓匪他。

生行至京,朝於奉天殿。上甚愛其才,即日除爲起居郎。

一日出朝,因便人作書以寄雲瓊,

馮琛端肅書奉

雲瓊娘子妝前,拜違淑範,已經月餘。思仰香閨,夢寢行坐,未嘗離於左右。邇來未審興居何似。琛至京,蒙授起居郎。誰料菲才,幸際風雪之會,得依日月之光。偶囚風便,封緘以寄眷戀之私雲。

瓊得書,一喜一悲。賀者填門,而瓊悲號不已,劉夫人命具杯酌,絃歌寬慰。瓊編駐馬聽,令韶華謳之,聞者莫不悽惋。

自茲愈無聊賴,鸞狐鳳只,竹瘦梅臞。面似梨花帶雨,眉如楊柳含煙。風涼月冷,形隻影單,賦詩一律,

夜深獨坐對殘燈,默默懷人百感增。

愁腸百結如絲亂,珠淚千行似雨傾。

月照紗窗光皎皎,風搖鐵馬響鈴鈴。

總籍夫人寬慰我,金尊漫有酒如澠。

侍女素蛾善言語,一日,謂瓊曰,“妾聞西湖鴛鴦失侶,相思而死,何謂也。”瓊曰,“汝戲乎。”曰,“既知,何不自想。”瓊曰,“汝不聞李白詩云,

錦水連天碧,盪漾只鴛鴦。

甘同一處死,不忍兩分張。”

素娥曰,“誰無夫婦,如賓似友。至於離合,故不可測。關雎之詩,“樂雖盛,而不失其正,憂雖深,而不害於和。”是以傳之於經。娘子朝夕哭泣,過於哀愁,倘致不虞,將如之何。望以身命爲重。”瓊意稍解,然恐生心有戀,不能無疑焉。乃作古風一章,以自慰。

憶昔與君相拜別,三月鵑聲哀夜月。

鴛鴦帳裏綵鸞孤,惆悵良人音信絕。

妾心如水水復深,妾淚如珠珠濺血。

深院無人春晝長,幾回獨把湘簾揭。

湘簾揭起飛只燕,燕燕差池相眷戀。

令人感動心益悲,欲寄徵鴻風不便。

文君空有白頭吟,婕好謾賦齋紈扇。

君心若與我心同,妾亦於君復何怨。

瓊作雖非怨悔,然相思之心殊切,撫景興懷,時無休歇。佇見,徵鴻北去,烏鵲南飛,寒蛩在壁,秋水連天,桐風颯颯,桂月娟娟,香殘燭暗,枕冷衾寒。斯時也,空閨寂寂,人各一天,經年累月,有誰見憐。作滿庭芳一闋,

皓月娟娟,清燈灼灼。回身轉過西廂,可人才子,流落在他鄉。只望團圓到底,誰知反屬參商。君知否。星橋別後,一日九迴腸。相思無盡極,慘雲愁雨,減玉消香。幾回夢裏,與子飛揚。尤記山盟海誓,地久天長。春已老,桃花無主,何日遇劉郎。

題畢,謂韶華曰,“古之女亦有如我者乎。”答曰,“有之,如王嬀之喪身,姜女之死節,皆如此也。然悲歡離合,亦自方有之。若不目惜其身,至於隕絕,亦何益也。”瓊曰,“汝言雖善,但恨,與生會合夫久,遽成離別,恐作王魁負桂英也。”因而作歌一首,

黃昏漸近兮,白日頹西。

對景思人兮,我心空悲。

雲歸岫兮去遠,霞映水兮呈輝。

倏天光兮黯淡,月初出兮星希

嘆南飛兮烏鵲,繞樹枝兮無依。

久憑欄兮徒倚,追往事兮嗟吁。

香消兮玉減,花落兮色衰。

陟高庭兮眺望,仍凝思兮遲遲。

霜凋殘兮落葉,雨滴損兮花枝。

花委謝兮寂寂,葉辭柯兮悽悽。

恨關山兮路遠,極目望兮天涯。

自勉強兮假寢,風颯颯兮吹衣。

奈好夢兮杳渺,忽驚覺兮鄰雞。

傍妝臺兮抑鬱,臨寶鏡兮慘悽。

雲鬢妻鬟兮,爲誰梳洗。蘭心蕙質兮,空自昏迷。

睹只飛兮粉蝶,聽百囀兮黃鸝。何人生兮不若。

嗟物類兮如斯。愧年少兮多別離,望美人兮躊躇。

韶華觀其吟,亦掩淚,謂瓊曰,“恐生有富易妻而貴易交之意,莫若令人齎書與馮生,察其起居動靜,可知矣。胡乃孤眼獨宿,行籲坐嘆,而自苦若此也。”

瓊曰,“然,自生別後,有詩十餘首,錄之寄贈,以見我之心耳。”即日遣家童齎書抵京。

生得書,喜不可言。展視之,皆瓊佳制也。

其一

淚雨潸潸灑滿衣,各愁強賦斷腸詩。

白從昔日相分手,直至今朝懶畫眉。

東閣尚懷揮翰墨,西園猶想折花枝。

自君一去無消息,獨對青銅怨別離。

其二

景物鮮妍在上林,水山玉樹佔朝陰。

鳴蟬樹底愁人巧,蟠蟀階前動客心。

泣別最嫌金魄冷,悲離不勝綵衣砧。

夢魂幾度瀟湘水,空惹斑斑淚雨淋。

其三

曉來妝罷不勝悲,獨對鸞釵懶畫眉。

魂迷遊蜂身似借,腸牽飛絮意如癡。

淚血幾從心內落,臉香半褪手還支。

相思相見如何日。最苦樵樓漏滴遲。

其四

別時記得共芳樽,今日猶餘萬種恩。

繡妒鴛鴦閒白晝,書空魚鳥盼黃昏。

一番對月一成夢,幾度臨風幾斷魂。

挑盡殘燈悽切處,薄衾香冷倩誰溫。

其五

曉來睡起思重重,襖恨無人笑語同。

心似遊絲牽恨短,意如流水惹情恫。

當年還道春如錦,今日須知色是空。

回首雕闌真寂寞,開愁千里付孤鴻。

其六

閒事縈心不得眼,玉人一別已經年。

新詩蔑裂慚吟雪,舊事淒涼怕問天。

錦帳生寒愁蟠蟀,鴛衾弧零怕啼鵑。

夢迴神繞金陵路,安得鸞膠續斷絃。

其七

空庭草色入簾青,無奈分飛兩鶺鴒。

鳳髻亂盤渾似懶,蛾眉淡掃不成形。

夢中相合非真境,帳裏弧眠怎得寧。

起傍花陰強排遣,枝頭社宇又難聽。

其八

憑闌無語怨東風,愁遇春歸恨轉濃。

一枕鴛鴦魂夢杳,半窗花月影陰重。

佩聲細巧千般懶,粉面清消萬事慵。

紙短語長題不盡,殷勤寄收早相逢。

其九

花開深處有啼鶯,聽得聲聲怨別輕。

翠葉慵簪歌綠鬢,彩裳倦整輟紅箏。

紛紛柳絮隨風舞,朵朵葵英向日傾。

無限幽懷羞自語,可憐無主趙雲瓊。

其十

無端鎮日鎖只蛾,縷縷愁來似疊波。

閒數落花消積恨,坐牽蕉葉馘情魔。

堪嗟好事成還敗,深憾佳期別更多。

拂鬢自憐猶自嘆,馮生負我奈之何。

生覽畢,感念倍增,即遣家童往迎雲瓊,亦作詩一首。詩云,

夢魂幾度到河陽,執手悽悽訴斷腸。

最苦冰弦操別調,深悲玉女整離裝。

睡去牽衣真得意,醒來分袂獨悽惶。

已知閃得成愁也,早駕香車到帝鄉。

家童歸,韶華報瓊曰,“馮官人書信至矣。”時瓊方倦寢,一聞此言,踊躍而起。

見家童道,生意念勤懇,特迎夫人,不勝欣喜。顧謂韶華曰,“汝自幼從我,頃刻不離。及歸於馮,汝猶不棄,我今將行,汝從我乎。”

韶華曰,“妾幼侍夫人,居於閨閣之中,誓生死相隨。今夫人赴任,妾願侍從。”即日治辨行裝而去。

離京五里許,生先在郊外候瓊,見瓊來,其樂融融。乃曰,“一別許久,不想今日復睹儀容。”

瓊再拜謝,曰,“妾女流也,不知理法。荷蒙君子不棄,誓同生死。今幸不背前言,妾無憾矣。”

韶華亦拜。生曰,“汝大恩人也。非汝,吾二人安得今日歡聚哉。”瓊然之,生與瓊轎馬相隨,歸衙,重尋舊約,再整前盟。歡宴之餘,無邊欣幸。生賦詩一律,

朱顏一別幾經春,兩地相思各慘神。

失意如今還得意,舊人偏覺勝新人。

顛鸞倒鳳情何洽。誓海盟山樂更真。

寄語司天臺上客,更籌促漏莫交頻。

詩完,不覺已五鼓矣。生起,整衣冠而進朝。

俄聞倭夷有警,上敕生爲瀞海將軍。即日承命,至家與瓊別曰,“吾奉上命,領兵收賊,有一載之別。汝宜保重。吾不敢久留,以緩朝命。”又囑韶華,“善侍夫人。”華應命。於是率鳳陽精兵以進。上大悅,親勞軍士,同兵部尚書李斌,左平章廖禹,復率羽林等衛五十八萬軍馬,旌旗蔽野,水陸並進。

生之英風銳氣,所向無前,駐劄連棧。倭夷鏖戰,佯走,生兵追之。倭度其半入,以精兵五千,出其不意,由別道尾其後,官軍溺死者無算,江水爲之不流。生呼謂衆曰,“今天敗我,非衆之罪也。第無以報效朝廷耳。”

生復招集殘兵,整頓軍旅,身先士卒,衆乃奮身戮力,與敵鏖戰,無不以一當百,倭夷大敗。生喜曰,“不意天兵之果銳也。”倭夷遂遣使,稱臣求和,生恐有變,許之,奏凱而還。

上得捷音,天顏大喜。謂宋景曰,“以贏敗之兵,入危險之地,而能克敵,皆卿之薦舉得其人也。”

景稽首拜,曰,“愚臣無知人之明,皆陛下用人之明也。”

上曰,“古有社稷之臣,馮琛近之矣。”

生引兵由玄武門而入,上坐金殿上,召生入丹陛。上慰勞之,曰,“克戰之功,出於卿也。”

生拜曰,“陛下順行天道,御物無私,故倭夷款伏,臣惟奉行威令而已,何功之有。”上以生爲鎮國大將軍,賜劍履趨朝,雲瓊封爲趙國夫人,金冠霞帔,夫榮妻貴,近世未有。

夫何盛極有衰,天年不永。洪武七年甲寅歲,十一月初一日壬戌,甍。病亟之夕,執瓊手曰,“吾負汝矣。路隔幽冥,不復相見也。”急呼家童,燃燈取筆,題詩云,

九泉未肯忘恩愛,一死無由報生恩。

君命妻情俱未了,空留怨氣塞乾坤。

瓊曰,“君無憂也,不久當相見於地下。”言畢,生卒。次日,大夫宋景奏聞。上曰,“天何奪吾伯玉之速也。”命禮部官具衾槨,擬以王禮祭之。諡曰“明仁忠烈武安王”。

越十五日丙子,瓊亦以憂思不飲食而卒。敕合葬於採右之陽。越一月,御祭,墓碑丹書,命陶凱篆額,宋景作序。有子二人,長曰明德,尚平公主,次子明烈,娉廖禹之女,是爲之記。

伉儷相期壽百年,誰知一旦喪黃泉。

雲瓊節義非容易,伯玉姻緣豈偶然。

配獲鸞凰真得意,敬同賓友不虛傳。

關雎風化今重見,特爲殷勤着簡編。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