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剪影

  无锡的园林,如荣氏的梅园和锦园、杨氏的鼋头渚、王氏的蠡园、陈氏的渔庄等,全是崭新的,唯一的古园要算寄畅园了。园在惠山寺左,明代正德年间,秦端敏公金置,引涧泉作池,声若风雨,前后二百余年,虽屡次易主,却并未易姓,仍为秦氏后人所有。清代顺治年间,翰林秦松龄(留仙)主此园,与当代名流吴梅村、姜西溟、严荪友等时常赋诗唱和,梅村曾有《秦留仙寄畅园三咏》之作,《山池塔影》云:“黛色常疑雨,溪堂正早秋。乱山来众响,倒影漾中流。似有一帆至,何因半塔留。眼前通妙理,斜日在峰头。”《惠井支泉》云:“石断源何处,涓涓树底生。遇风流乍急,入夜响尤清。枕可穿云听,茶频带月烹。只因愁水递,到此暂逃名。”《宛转桥》云:“斜月挂银河,虹桥乐事多。花欹当曲槛,石碍折层波。客子沉吟去,佳人窈窕过。玉箫知此意,宛转采莲歌。”此外,又有一般词客,在园中集会填词,陈其年曾有《秦对岩携具寄畅园举填词第三集》一词,调寄《醉乡春》云:“银甲闹时偏悄。绿水昏时胜晓。双粲枕,百娇壶,好景世间都少。  人对烛花微笑。袖向𬞟风轻舀。玉山倒,脸波横,酒痕一点红窝小。”当时园中光景,读了这些诗词,可见一斑。

  二十余年前,我与天虚我生陈栩园丈初游寄畅园,就有好感;但见一株株的古树参天,老翠欲滴,园心有池一泓,种着莲花,红裳翠盖间,游鱼可数。我们坐在知鱼槛阑干边啜茗,大吃四角菱,津津有味。对岸沿池有二古树,同根相连,枝叶四布,好似张了一个油碧的天幕。栩园丈说:“这就是连理树;我往年咏之以诗,曾有‘四百年前连理树,夜游应忆旧红妆’之句;因为我看了这一株有情的树,就不知不觉地想起林黛玉、崔莺莺一类的多情女子来了。”诗人们的心,往往会想入非非的。池的一隅,有一株很粗的紫藤,绕在古树上,像龙一般蜿蜒地盘上去,大约也有数百年的高寿了。

  今春无锡市钱钟汉副市长来苏相访时,我曾对他说:“寄畅园是无锡唯一的古园,整修时必须特别郑重,非保持它固有的风格不可。”这一次我到了园中,见那一株连理树矫健如故,那一株老紫藤也依然无恙,那一块美人石也仍在原处,石身苗条,真像一位林黛玉型的美人一样;可是被一株紫藤蒙络着,几乎瞧不出那窈窕的腰身了,还该好好地修剪一下才是。我们建议此园最好恢复它的旧面目,可将新堆的假山和圆洞门全部拆除,把蓉湖公园中搁在地上投闲置散的几块大型旧湖石搬运过来,再尽力搜罗一些较小的湖石,请名手重行布置,才不负这无锡唯一的古园。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90
阅读量:115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