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走钢丝

  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苏州市演出了十四个节目,真的是丰富多采,美不胜收;我除了欣赏那柔术、椅技等几项外,如何会忘怀那一双两好璧合珠联的走钢丝呢?

  走钢丝是两个娇小玲珑的妙龄女郎联合表演的,一名刘玉飞,一名王利中,身材的长短肥瘦,竟是一模一样,有如孪生的姊妹,大概也是从全体女团员中精选出来的。台上先立了两根彩柱,中间横亘着一条粗粗的钢丝,闪闪地发着光亮,这道具已是够美的了。加着两女郎身穿一色火黄缎绣花的半臂短裤,裸露着健美的双臂与双腿,脚上穿着特制的白色软底鞋,手中各自擎着一顶五色斑斓的花伞,款款地走上钢丝去,组成了一个美妙的画面。

  她们俩分头站在彩柱顶头的一只小平台上,就开始表演了,先由这边一个在钢丝上滑过去,或作鹤立,或作鸱蹲,做了几个姿态;再由对方的一个兔起鹘落地表演一番,她们手中的花伞,随着脚的搬动而舞动着,是利用它来镇定身体的重心的。最精彩的两点,一是把两腿拍开,作一字式地贴在钢丝上;一是在钢丝上放上一条板,作十字形,双方站在板的两头,上下簸动,这也是很觉惊险的演出,而她们俩却笑逐颜开,如履平地一样,要练成这一种技术,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走钢丝这玩意,古已有之,称为绳戏,因为那时不用钢丝而是用丝绳的。据《通典》说,梁代有高绳技。这就是在高挂着的绳子上所玩的把戏。又据《晋书·乐志》上载,后汉天子受朝贺,舍利从西来,戏于殿前,以两丝绳系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而不倾。唐代也有绳戏,曾有人咏之以诗,有“身轻一线中”句,可谓要言不烦,曲尽其妙。降至清初,表演绳戏的都是娼妓,所以有绳妓的专名,严修人曾有《观绳妓作》一诗云:“长绳罥竿高百尺,杨花雪落城南陌。美人冉冉化行云,细縠轻纨望空掷。冶袖双开舒锦臂,婆娑往来若平地。盘中小试飞燕舞,楼上惊看绿珠堕。回眸顾盼无限情,空里忽闻环珮声。天风吹入碧云去,始觉仙骨珊珊轻。轻躯上下无断续,舞罢腰肢新结束。燕钗堕地悄无声,背立当窗鬓云绿。抱得秦筝写春怨,歌唇宛转吴趋曲。吴歌楚舞绝可怜,谁家笑掷珊瑚鞭?”看了末尾两句,可知当时作绳戏的确是娼妓了。

  后来卖解女子也玩绳戏,所以改称绳技,如女词人王淑,有《蝶恋花》词《观绳技》云:“红粉墙边停画艇。绿树阴阴,半露惊鸿影。裙飏留仙风不定,彩丝约住双钩稳。  小立回身香汗映。薄薄斜阳,照上秋蝉鬓。舞瘦垂杨花酩酊,莺莺燕燕差堪并。”这种绳技,却是在画艇上表演的,倒也别开生面。绳技又称走索,清代乾嘉年间都作此称,词人刘芙初有《瑶华》一阕《咏美人走索》云:“花梢雾重。柳脚烟垂,压秋千晴昼。轻轻扶上,看惊鸿、来往袜尘生透。红墙西畔,便悄把、弓鞋量彀。不防他、裙底留仙,天半潇湘绿绉。  有时沙鹭翘来,怕隔着秋江,眼波先溜。细腰如许,珮声里、愁杀伊家消瘦。银河一线,等风定、月斜时候。问秦楼,可有人归?团扇招将鸾袖。”当时女子都曾缠足,又穿着裙子,表演时倒是不很容易的。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186
阅读量:120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