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树香

  苏州市的水果铺里,自从柑橘落市以后,就略显寂寞。直到初夏枇杷上市,才又热闹起来,到处是金丸累累,可说是枇杷的天下了。枇杷树高一二丈,粗枝大叶,浓阴如幄,好在四时常绿,经冬不凋,因有枇杷晚翠之称。花型很小,在风雪中开放,白色五瓣,微有香气,唐代诗人杜甫因有“枇杷树树香”之句。昔人称颂枇杷,说它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其他果树,没有一种可以比得上的。它有两个别名——卢橘与炎果。又因其色黄似蜡,称为蜡兄;大叶粗枝,称为粗客。它于农历三四月间结实,皮色有深黄有淡黄,肉色有红有白,红的称红沙,又名大红袍;白的称白沙,甜美胜于红沙。苏州洞庭东、西山,都是枇杷著名的产地,尤以东山湾里所产的红沙、槎湾所产的白沙为最美。每年槎湾白沙枇杷上市时,我总要一快朵颐,大的如胡桃,小的如荸荠,因称荸荠种,肉细而甜,核少而汁多,确是此中俊物,可惜产量较少,一会儿就没有了。

  枇杷色作金黄,因此诗人们都以金丸作比。如宋代刘子翚句云:“万颗金丸缀树稠,遗根汉苑识风流。”明代高启诗云:“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近代吴昌硕诗云:“五月天气换葛衣,山中卢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琢,忍饥空向林间飞。”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事实,像吾家园子里的三株枇杷,一到黄熟时,就有不少是给鸟类抢先尝新的。

  明代大画家沈石田,有友人送枇杷给他,信上误写了琵琶,沈戏答云:“承惠琵琶,开奁骇甚!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古来司马泪于浔阳,明妃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今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秋雨之际也。”石田此信原很隽妙,但据辞书载,琵琶一作“枇杷”,可是不知枇杷能不能也通融一下,写作“琵琶”呢?

  清代朱竹垞,有《明月棹孤舟》一词咏枇杷云:“几阵疏疏梅子雨。也催得嫩黄如许。笑逐金丸,看携素手,犹带晓来纤露。  寒叶青青香树树。记东溪旧曾游处。日影堂阴,雪晴花下,长见那人窥户。”又宋代周必大咏枇杷诗有句云:“昭阳睡起人如玉,妆台对罢双蛾绿。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可人风味少人知,把尽春风夏作熟。”这一词一诗虽咏枇杷,而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自觉风致嫣然。

  苏州东北街拙政园中,有个枇杷院,旧时种有枇杷树多株,因以为名。中有一轩,额曰“玉壶冰”,现在是供游人啜茗的所在。我以为那边仍可多种几株枇杷,那么终年绿阴罨画,婆娑可爱,就将“玉壶冰”改为“晚翠轩”,也无不可。
上一页
作者:周瘦鹃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985
阅读量:153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