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鲍布还不知道的是,他所值勤的这艘坦克登陆舰USS.LST-八四七,在他趴在床上写信的一刻,正缓缓驶入中国人的当代史。
这是一艘九个月前才下水的新船,船头到船尾长度是三百二十八英尺,可以承载一千多人,速度十二节,配备有八尊四十厘米口径、十二尊二十厘米口径的钢炮。船上有一百三十个官兵。
凡是在海上浪迹天涯的人都相信,船,是有生命、有感情、有宿命的。茫茫大海可以给你晴空万里,让你豪气如云,也可以顿时翻覆,让你沉入深不可测的黑暗,不需要给任何理由。在大海上,人特别渺小,他的命运和船的命运死死捆绑,好像汗水泪水和血水渗透浸润木头时,木头的颜色变深。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才开始首航任务,这艘新船在隔年六月,就报废了。因为在这短短一年半之间,它在太平洋海域上密集地穿梭,日夜航行,每一趟航程都承载着人间的生离死别,特别多的眼泪,特别苦的叹息。
航海日志,是一条船的年谱和履历,告诉你哪一年哪一日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年谱看起来很枯燥,但是那细心的人,就有本事从一串不动声色的日期和地点里,看出深藏在背后的历史现场,现场啊,惊心动魄。
这艘军舰,从一九四五年秋天到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半年之间,在上海、青岛、日本佐世保、基隆、高雄几个港口之间不停地来来回回航行,中国士兵上、中国士兵下;日本侨俘上、日本侨俘下--它究竟在忙什么?
一九四五秋天到四六年春天这大战结束后的半年间,飞力普,你把整个太平洋的版图放在脑海里宏观一下,你会看见,每一个码头上都是满的:百万的国军要奔赴各地去接收日本战败交还的领土;接收以后,又是百万的国军要飘洋过海,从南到北开赴内战的前线;几百万的日本战俘和侨民,要回到日本的家;散置在华北、华南、海南岛南洋各地的台湾人,要回到台湾;几十万从太平洋战俘营解放出来的英国、印度、澳洲、美国的士兵,要回家。
佐世保、葫芦岛、秦皇岛、塘沽、青岛、上海、广州港、宁波、基隆、高雄、香港、海南岛、新加坡、越南海防、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包尔--
码头上一个一个镜头:成千上万形容憔悴的日本人,只准许带着最少的行李,和亲人依偎在一起,瑟缩而消沉。从日军中脱离出来,却又一时无所适从的散置各地的台湾军属;被征去新几内亚作战争劳役的台湾和广东壮丁,成千成千的守在码头上,焦急寻找回家的船。
抗战八年疲惫不堪的各路国军,重新整队,码头上满满是战车、弹药、战马、辎重器械。
如果要说大迁徙、大流离,一九四五比四九年的震幅更巨大,波澜更壮阔。小鲍布这条登陆舰,只是几百条负责运输的船舰之一,但是细细看一下它的航海日志吧,每一条航线翻起的白浪,画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每一个码头的挥别和出发,预言的都是个人的、难以掌握的未来。
LST-八四七登陆舰航海日志
一九四五-九-一六从冲绳岛启程,目标上海
一九四五-九-二○停泊上海码头
一九四五-一○-八中国七十军指挥官及随从登舰
一九四五-一○-一○离沪,赴宁波
一九四五-一○-一二抵宁波码头,下锚。七十军指挥官及随从下船
一九四五-一○-一四七十军五百名士兵登舰
一九四五-一○-一五离宁波赴基隆港
一九四五-一○-一七抵基隆港,七十军士兵踏上基隆码头
一九四五-一一-一五抵越南海防港
一九四五-一一-一九中国六十二军所属五十五位军官及四百九十九名士兵在海防登舰
一九四五-一一-二○赴福尔摩沙打狗港
一九四五-一一-二五抵打狗
一九四五-一二-二抵海防,装载四十七辆中国军用卡车及驾驶人员
一九四五-一二-八装、卸六百八十八位中国士兵;离海防,赴秦皇岛及葫芦岛
一九四五-一二-一九击沉两枚水雷
一九四五-一二-二二抵葫芦岛,卸中国士兵
一九四五-一二-二六抵青岛
一九四六-一-二一装六名美国海军、一千零二十名日本俘侨及装备
一九四六-一-二二赴日本佐世保基地
一九四六-一-二五一名日侨两岁女童因营养不良死亡,予以海葬
一九四六-一-三○装十九名中国平民--十八名为女性,一名男性,赴青岛
一九四六-二-一四抵青岛,卸中国平民,装一千一百九十名日俘侨,赴佐世保
一九四六-二-一八两名日童死于肺炎,予以海葬
一九四六-二-二五抵佐世保,卸日俘侨
一九四六-二-二七一名三十一岁日本士兵死亡,予以海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