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逢路過南門或西門,看見那破爛的城樓與城牆上的炮眼,文博士就覺得一陣噁心,象由飯菜裏吃出個蒼蠅來那樣。噁心,不是傷心。文博士並不十分熱心記着五三慘案。他是覺得這樣的破東西不應該老擺在大街上;能修呢,修;不能修呢,乾脆拆去!既不修理,不又拆去,這就見出中國的沒希望。
中國的所以沒希望,第一是因爲沒有人才,第二是因爲有幾個人才而國家社會不曉得去拔用。文博士這麼想。以他自己說吧,回國已經半年了,還沒找到事情作。上海,南京,北平,都跑過了,空費了些路費與帶博士頭銜的名片,什麼也沒弄到手。最後,他跑到濟南來;一看見破城樓便噁心。
當他初回來的時候,他就知道不能拿中國與美國比,這不僅是原諒中國,也是警告自己不要希望得過高。按理說,他一回來便應得到最高的地位與待遇。倘若能這樣,他必定有方法來救救這個落伍的國家;即使自己想不出好主意來,至少他有那一套美國辦法可以應用。算算看吧,全國可有多少博士?可有多少在美國住過五年的?這不是明擺着的事?可是,他早就預備好作退一步想,事情不要操之過切,中國是中國;他只希望每月進四五百塊錢,慢慢的先對付着,等到羽翼已成,再向頂高的地方飛。他深信自己必能打入社會的最上層去,不過須緩緩的來,由教授或司長之類的地位往上爬,即使爬不上去,也不至於再往下落。志願要大,步驟要穩,他不敢希望這個社會真能一下子就認清博士的價值。他不便完全看不起中國,因爲自己到底得在這裏施展本事——往不好聽裏說,是必須在中國掙飯吃。他想好了,既是得吃中國飯,就得——不管願意不願意——同情於這些老人民,承認他們是他的同胞,可憐他們,體諒他們。即使他們不能事事處處按照美國標準來供養他,他也只好將就着,忍受着,先弄個四五百元的事混着。
回來半年了,半年了,竟自沒他的事作!他並沒因此而稍微懷疑過他自己;他的本事,他的博士學位,不會有什麼錯兒,不會。那麼,錯處是在國家與社會,一個瞎了眼的國家,一個不識好歹的社會,他沒辦法。他,美國博士,不能從下層社會拾個飯碗,搶點飯吃;他必須一坐就坐在樓上。要是他得從掃地挑水作起,何必去上美國得博士?他開始厭惡這個不通情理的社會,處處惹他噁心,那倆城樓就是中國辦法的象徵。假若不爲掙錢吃飯,他真不想再和這個破社會有什麼來往!這個社會使他出不來氣。
更可氣的是,以能力說,他在留學生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留學生裏能露兩手兒,可是容易的事?哼,到了國內,反倒一天到晚皮鞋擦着土路,楞會找不到個事;他真想狂笑一場了。
在留學期間,他就時時處處留着神,能多交一個朋友便多交一個,爲是給將來預備下幫手。見着誰,他也不肯輕易放過,總得表示出:“咱們聯合起來,將來回到國內,這是個勢力!”對比他錢多,身分高的,他特別的注意,能夠於最短期間變成在一塊兒嘀咕的朋友。比他身分低的,他也不肯冷淡。他知道這些苦讀書的青年都有個光明的將來,他必須拉攏住他們,鼓勵他們:“咱們聯合起來,一羣人的勢力必定比一個人的大;捧起一個,咱們大家就都能起來!咱們不愁;想當初,一個寒士中了狀元,馬上妻財位祿一概俱全。咱們就是當代的狀元,地位,事業,都給咱們留着呢;就是那有女兒的富家也應當連人帶錢雙手捧送過來!不是咱們的希望過高,是理應如此!”這個,即使打不動他們的心,到底大家對他親密了一些。自然也有幾個根本不喜歡聽這一套的,可是他也並不和他們紅着臉爭辯,而心裏說:有那麼一天,你們會想起我的話來!
這樣,貧的富的都以他爲中心而聯合起來——至少是他自己這麼覺得——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才力與手腕。有時候寧肯少讀些書,他也不肯放棄這種交際與宣傳。留學生中彼此有什麼一點小的衝突,他總要下工夫去探聽,猜測,而後去設法調解。他覺得他是摸住大家的脈路,自己是他們的心房,他給大家以消息,思想,靈感,計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喜愛這種工作,東邊嘀咕嘀咕,西邊掃聽掃聽,有時覺得疲乏,可是心裏很痛快。
他不算個不愛讀書的人,可是慢慢的他看出來,專指着讀書是危險的。有幾個專心讀書的人,總不肯和他親近,甚至於不願和他說話。他覺出來,人不可以成個書呆子;有學問而乖僻,還不如沒有多少學問而通達人情世故。人生不應抓住學問,而是應把握住現實,他說。在他所謂的把握住現實之下,事情並不難作:種種代表,種種講演,種種集會,種種打電報發傳單,他都作過了,都很容易,而作得不算不漂亮。因爲欣喜自己的作事漂亮,進一步就想到這些事也並不容易,而是自己有本事,在有本事的人手裏什麼事兒才也不難。
在美國五年——本來預備住四年,因爲交際與別種工作,論文交不上,所以延長了一年——他的體態相貌蛻去少年時代的天真與活潑,而慢慢都有了定形,不容易再有多大變化。就是服裝也有了一定的風格,至少是在得到博士學位前後不會有什麼大的改動。中等的身材,不見得胖,可是骨架很大,顯着不甚靈活。方臉:腮,額,都見棱見角,雖然並不瘦。頭髮很黑很多很低很硬,發旋處老直立着一小股,象個小翅膀;時常用手拍按,用化學的小梳子調整,也按不倒。粗眉,圓眼,鼻子橫寬,嘴很厚。見棱見角的方臉,配上這些粗重的口鼻,顯着很遲笨。他自己最得意的是臉色,黃白,不暗也不亮,老象剛用熱手巾擦完,撲上了點粉那樣。這個臉色他帶出些書氣。
他似乎知道自己不甚體面,所以很注意表情:在聽人講話的時候,他緊緊的擰起那雙粗眉,把厚嘴閉嚴,嘴角用力下垂,表示出非常的鄭重,即使人們不喜歡他,也不好意思不跟他一問一答的談,他既是這麼鄭重誠摯。輪到他自己開口的時候,他的圓眼會很媚的左右撩動,補充言語所不能傳達到的意思或感情。說高了興,他不是往前湊一湊,便是用那骨胳大且硬的手拉人家一下。說完一句自以爲得意的話,他的鼻上縱起些碎折,微微吐出點舌頭,“啼”!迸出些星沫;趕緊用手遮住口,在手後唧唧的笑。他的話即使不是卑鄙無聊,可也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不過,有眼,鼻,口等的幫忙,使人不好意思不聽着,彷彿他的專長就是抓住了大家的不好意思。
唯一得意的地方既是淡黃的臉色,所以他的服裝很素淨,黑的或是深灰的洋服,黑鞋,高白硬領;只有領帶稍帶些鮮明的紋色,以免裝束得象個神學的學生。這樣打扮,也可以省些錢,不隨着時尚改變風格與色彩,只求乾淨整齊;他並不是很有錢的人。
在美國住了五年,他真認識了不少人。留學生們你來我去,歡迎與歡送的工作總是他的,他的站臺票錢花得比誰都多。他的消息靈通,腿腳勤緊,一得到消息,他就準備上車站。打扮整齊,走得很有力氣,腳掌輾地,一輾,身子跟着一挺。脖子不動,目不旁視的一路走去,彷彿大家都在注意他,不好意思往左右看似的。他捨不得錢去坐車,可是趕上給女友送行,就是借點錢,也得買一束鮮花。把人們接來或送走,他又得到許多談話資料:誰誰是怎個身分,在美國研究什麼,在國內接近某方面,將來的工作是什麼,他都有詳細的報告,而且勸告大家對此人如何的注意。工作,方面,關係,發展,這些字眼老在他的嘴邊上,說得純熟而親切,彷彿這些留學生的命運都應當由他支配;至少他也象個相士,斷定了大家的利鈍成敗。
當他得到學位,離開美國,到了船上的時候,他看着那茫茫的大海,心中有點難過,一種並非不甜美的難過。無邊無際的海水,一浪催着一浪,一直流向天涯,沒有一點歸宿。他自己呢,五年的努力,得了博士;五年的交際活動,結識了那麼多有起色的青年;不虛此行!那在他以前回國的,不啻是爲他去開闢道路,只要找到他們,不愁沒他的事作;那些還在美國的呢,將來依次的歸國,當然和他互通聲氣,即使不是受他指導與幫助的話。天水茫茫,可是他有了身分,有了辦法,所以在滿意之中,不好意思的不發一些閒愁,一些詩意的輕嘆。
平日,他很能吃;在船上這幾天,他吃得更多;吃完,在甲板上一坐,睡覺或是看海,心中非常的平靜。摸着臉上新添的肉,他覺得只要自己不希望過高,四五百塊錢的事,和帶過來幾萬賠送的夫人,是絕不會落空的。有了事之後,憑他的本事與活動,不久就有些發展也是必然的。
在上海與南京,他確是見了不少的朋友,有的顯出相當的客氣,有的很冷淡;對於事情,有的樂觀,有的悲觀,一概沒有下落!他的臉又瘦了下去。他可是並不死心,不敢偷懶。到各處去打聽朋友們的工作,關係,與將來的發展,他總以爲朋友們是各自有了黨派系屬,所以不肯隨便的拉拔他一把;他得抄着根兒,先把路子探清,再下手才能準確。果然,被他打聽出不少事兒來,這些事又比在美國讀書時所遇到的複雜多了,幾乎使他迷亂,不知所從。事情可是始終沒希望。
他感覺到南邊複雜,於是來到北平;北平是個大學城,至不濟他還能謀個教授。這次他是先去打聽教育界的黨系,關係,聯屬;打聽明白再進行自己的事。跑了不少的路,打聽來不少的事,及至來到謀事上,沒希望。
失敗使他更堅定了信仰——雖然他很善於探聽消息,很會把二與二加在一處,到底他還是沒打進去;想找到事,他得打進一個團體或黨系,死抱住不放,才能成功。博士,學問,本事,幾乎都可以擱在一邊不管,得先“打進去”!這個社會,憑他幾個月的觀察來說,是個大泥塘,只管往下陷人,不懂得什麼人才,哪叫博士;只有明眼的才能一跳,跳到泥塘裏埋藏着的那塊石頭上;一塊一塊的找,一步一步的邁,到最後,泥塘的終點有個美的園林。他不能甘心跳下泥塘去,他得找那些石頭。
最後,他找出點路子來,指示給他:到濟南去。
(2)
在北平,教授雖無望,文博士總可以拿到幾個鐘點。他不肯這樣零賣。一露面就這麼窩窩囊囊,他不幹。哪怕是教授的名義,而少拿點錢,倒能行。新回國的博士不能做倒了名譽。名片上,頭一行是“美國哲學博士”,第二行必須是中央什麼館或什麼局的主任才能鎮得住;至少也得是某某大學——頂好是國立的——教授;只是“教員”,絕對拿不出手去。
他硬拒絕了朋友們,決不去教幾個鐘點。餓死,是社會殺了他;餓不死,他自有方法打進一個門路去,非常的堅決。就憑一位博士,大概一時半會兒也不會餓死吧,雖然社會是這麼瞎眼,他心裏這樣說。
對在美國認識的那些人,他根本不想再拉攏了。不行,這羣留學生沒本事,沒有團結力,甚至於沒有義氣,他不再指望着他們。他看出來,留學生是學問有餘,而辦事的能力不足;所以好的呢作個研究員或教授,不好的還趕不上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地位。學問是條死路,鑽進去便出不來,對誰也沒有多大好處。留學生既是多數鑽死牛犄角,難怪他們不能打倒老的勢力,取而代之。他自己要想有發展的話,得捨棄這羣書呆子,而打進老勢力圈去;打進去,再徐圖抽樑換柱,自己獨樹一幟。哪怕先去作私人的祕書,或教個家館呢,只要人頭兒是那麼回事,他必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那一天。既不能馬上出人頭地,那麼去養精蓄銳先韜晦兩年,也是辦法;至少比教幾個鐘點,去趕上堂鈴強。
拿定了這個主意,他投奔了焦委員去。焦委員的名片上沒有印着什麼官銜,因爲專是委員一項已經夠印滿兩面的,很難勻出地方把一切職銜全印進去,所以根本不印,既省事,又大氣。由他這一堆委員,就可以知道他的勢力之大與方面之多了。這在文博士看起來,是個理想的人物。拿着介紹信,文博士去了三趟,才見着焦委員。
焦委員沒看那封介紹信,只懶洋洋的打量了文博士一番,而後看明白名片上印得是“美國哲學博士”;這就夠了。他簡截的把文博士放在“新留學生”的類下。焦委員的心中有許多小格,每一小格收藏着一些卡片成爲一類:舊官僚,新官僚,舊軍閥,新軍閥,西醫,中醫,舊留學生,新留學生……農學工商,三教九流,都各據一格。三眼兩眼,把人的“類”認清,他閉上眼,把心中的小格拉開幾個,象電池上接線似的彼此碰一碰,碰合了適,他便有了主意。對“新留學生”,他現在有很好的辦法。這就是說,在政府裏,黨部裏,慈善團體裏,學術機關裏,他已都有了相當的佈置。現在,他想吸收農商。他比誰都更清楚:錢在哪兒,勢力也在哪兒。國內最有錢的人,自然不是作官的,就是軍閥;對這兩類人,他已有了很深的關係,即使不能全聽他指揮,可是總不會和他衝突,或妨礙他的事業。其次有錢的是商人,商人有許多地方不如作官的與軍閥可靠,但是錢會說話,商人近來也懂得張張嘴,這是值得注意的。商人的錢忽聚忽散,遠不如文武大官的勢力那麼持久穩固,可是每逢大商人一倒,必有些人發財:公司的老闆塌臺的時候,就是管事人闊起來的時候,這非常的準確。他得分派些人去給大商人作顧問,作經理,好等着機會把錢換了手。再說,商與官本來相通,歷來富商都想給子孫在宦途上預備個前程,至少也願把姑娘們嫁給官宦之家,或讀書的人,以便給家庭一些氣派與聲勢。至於那些老派的商人,財力雖不大,可是較比新興的商人可靠:他們歷代相傳的作一種生意,如藥材,茶葉,糧米等行,字號老,手法穩,有的二三百年,一脈相傳,沒有突然的猛進,也沒有忽然失敗到底的危險。這樣的商家,在社會上早已打進紳士的階級,即使財力欠着雄厚,可是字號聲望擺在那裏,象商會的會長,各種會議中的商界代表,總是落在他們身上。他們家的子孫能受高等教育,他們家的女子也嫁給有些身分的人。他們不但是個勢力,而且是個很持久的勢力。在公衆事業上,他們的姓名幾乎老與官宦軍閥名流齊列。焦委員想供給一些青年,備他們的選擇,好把他自己的勢力與他們的聯成一氣。
富農,在國內本就不多,現在就更少了。一縣中,就是在最富庶的省分裏,要想找�`n `n �nL �x� �n �n " �n ��的能夠上百萬之富,雖然還不能和官宦與軍閥們相抗,可是已經算麟角鳳毛了。不過,就是這等人家,也不是專靠着種地發的財;有的是早年流落在初開闢的都市,象上海與青島等處,幾塊錢買到的地皮,慢慢變得值了幾千幾萬,他們便成了財主。有的是用地產作基礎,而在都市裏另想了發財的方法,所以農村雖然破產,他們還能保持住相當的財富。這些,在名義上還是鄉間的富豪,事實上已經住在——至少是家族的一部分——都市裏,漸漸變成遙領佃租的地主。“拿”這些人,根本無須到鄉間去,而只須在都市抓住他們;即使這些人在都市的事業有了動搖,他們在鄉間的房子地畝還不會連根兒爛;所以,在都市裏抓住他們,就可以把血脈通到鄉間去,慢慢也扎住了根,這是種摘瓜而仍留着秧兒的辦法,即使沒有多大好處,至少在初秋還能收一撥兒小瓜,醃醃吃也是好的。
焦委員的辦法便是打發新留學生們深入這些商家與農家去。拜盟兄弟,認乾兒子,據他看,都有些落伍了,知識階級的人們不好意思再玩這一套。而且從實質上說呢,這些遠不如聯姻的可靠。只有給他們一位快婿,才能拿穩了他們的金錢與勢力。從新留學生這一方面看起呢,既是新回來的,當然對作事沒有多少經驗,不能把重大的責任付託給他們。況且政治上的勢力又是那麼四分五裂,各據一方,找個地位好不容易。至於學問,留學生中不是沒有好手,可是中庸的人才總居多數;而且呢,真正的好手,學術機關自會搶先的收羅了去,也未必到焦宅門口來;來求他的,反之,未必是好手。那麼,這些無經驗,難於安置,又沒多大學問的新博士與碩士們,頂好是當新姑爺。他們至少是年輕,會穿洋服,有個學位;別的不容易,當女婿總夠格兒了。自然有的人連這點事兒也辦不了,焦委員只好放棄了他們,他沒那個精神,也沒那個工夫,一天到晚用手領着他們。這一半是爲焦委員造勢力,一半也是爲他們自己找出路,況且實際上他們的便宜大,因爲無論怎樣他們先得個有錢的太太,焦委員總不會享到這個福,他既是六十開外的人了。
這個辦法,在焦委員口中叫作“另闢途徑”。被派去聯絡富商的名爲“振興實業”,聯絡都市裏的富農的是“到民間去”。他派文博士到濟南去,那裏的振興實業與到民間去的工作都需要人。他給了文博士一張名單,並沒有介紹信,意思是這些人都曉得焦委員,只須提他一聲就行了。其餘的事,也並沒有清楚的指示與說明,只告訴文博士到濟南可以住在齊魯文化學會。焦委員很懶得說話,這點交派彷彿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用較強的呼氣徐徐吐給文博士的。他的安恬冷靜的神氣可是教文博士理會到:他的話都有分量,可靠,帶出來“照辦呢,自有好處;不願意呢,拉倒,我還有許多人可以差派!”文博士也看出來,他不必再請示什麼,頂好是依着焦委員所指出的路子去作;怎麼作,全憑自己的本事與機警;焦委員是提拔人才,不是在這兒訓練護士,非事事都囑咐好了不可。這點了解,使他更加欽佩這個老人,他覺得這個老人才真是明白中國的社會情形,真知道怎樣把人才安置在適當的地方;他自己是個生手,所以派他去開闢,去創造,這不僅是愛護後起的人才,而且是敬重人才,使人有自由運動用才力的機會與膽量。最可佩服的還是焦委員那點關於聯姻的暗示,正與自己在美國時所宣傳的相合:當代的狀元理應受富人們的供養與信託。他的圓眼發了光,心中這麼想:先來個帶着十萬的夫人,豈不一切都有了基礎?滿打自己真是塊廢物——怎能呢——大概也不必很爲生計發愁了。把這些日子的牢騷一齊掃光,他上了濟南。
齊魯文化學會很不容易找,可是到底被他找到了,在大明湖岸上一個小巷裏。找到了,他的牢騷登時回來一半。一個小門,影壁上擠着一排寬窄長短不同,顏色不同,字體不同的木牌:勞工代筆處,明湖西洋繪畫研究社,知音國劇社,齊魯文化學會……他進去在院中繞了一圈,沒人招呼他一聲。一共有十來間屋子,包着一個小院,屋子都很破,院子裏很潮很髒,除了牆角兒長着一棵紅雞冠花,別無任何鮮明的色彩。又繞了一圈,他找到了“學會”,是在一進門的三間南房。一個單間作爲傳達室,兩間打通的是會所;都有木牌,可是白粉寫的字早已被雨水衝去多一半了。他敲了敲傳達室的門,裏面先打了聲哈欠,而後很低很硬的問:“幹煞?”文博士不由的掛了氣:“出來!”
屋裏的人又打了個哈欠,一種深長憂愁的哈欠。很慢的,門開了,一個瘦長的大漢,敞着懷,低着頭,走出來。出了門,一擡頭,一個瘦長的臉,微張着點嘴,向文博士不住的眨巴眼。
“會裏有人沒有?”
“嗯?”大個子似乎沒聽懂。
雖然是四川人,可是很自傲自己的官話講得漂亮;一個北方人要是聽不懂他的話,他以爲是故意的羞辱他。他重了一句:“會裏有人沒有?”
“俺說不上!”大個子彷彿還是沒聽懂而假充懂了的樣子,語音裏也帶出不願意再伺候的意思。
“你是幹嗎的?”
“俺也知不道!”
“這不是齊魯文化學會,焦委員——”
“啊,焦老爺?”大個子忽然似乎全明白了。急忙進去,找着會所的鑰匙,去開門;嘴裏露出很長的牙,笑着,念道着“焦老爺”,順手把鈕釦扣上。
屋裏順牆放着一份鋪板;中間放着一張方桌,桌上鋪着塊白布,花紋是茶碗印兒和墨點子;上面擺着一個五寸見方的銅墨盒,一個銅筆架,四個茶碗,一把小罐子似的白瓷茶壺。桌旁有兩把椅子。鋪板的對面有個小書架,放着些信封信紙,印色盒,與一落兒黃舊的報紙。東西只有這些,可是潮氣十分充足。大個子進去就把茶壺提了起來:“倒壺水喝,焦老爺?”
“我不是焦委員,我是焦委員派了來的!”文博士堵着鼻子說。
“喂,那咱就說不上了!”大個子把茶壺又放下了,很失望來的不是焦老爺。
看出來,這個大漢除了焦老爺,是一概不曉得。他得另想方法,至少得找到個懂點事兒的:“除去你,還有別人沒有?”他一字一字的說,怕是大漢又聽不懂。“俺自己呀,還吃不飽;魚子他媽在鄉下哪!糧貴,不敢都上來!”大個子的話來得方便一些了,而且帶着一些感情在裏邊。
“我問你,‘會’裏還有別人沒有?”文博士的鼻子上見了點汗。
“那,說不上呢!”
“你是幹嗎的,到底?”
“俺?”大個子想了會兒:“不能說!”
也想了會兒,掏出塊錢來:“拿去。告訴你,焦委員派我來的,我就住在這兒,都屬我管,明白?”
大個子嘻嘻了幾聲,把錢拿起去,說了實話:會裏的事歸一個姓唐的管;唐老爺名叫什麼?知不道。原先的當差的姓崔,崔三,是大個子的鄉親。崔三每月拿八塊錢工錢。前四個月吧,崔三又在別處找到了事,教大個子來頂替着,他們是鄉親呀。大個子每月到唐老爺那裏去領八塊錢工錢,兩塊錢雜費,一共十塊。崔三要五塊,大個子拿四塊,還有一塊爲點燈買水什麼的用。崔三說,五塊並不能都落在他手裏,因爲到三節總得給唐老爺送點象樣的禮物去,好堵住他的嘴。崔三囑咐過大個子,這些事就是別教焦老爺知道了。“俺姓楚哇,四塊錢,還得給家捎點去,夠吃的!”大個子結束了他的報告,嘆了口氣。別的事,他都不知道;唐老爺也許知道?說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