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徐光啓學習

  我們在農村工作的同志們,當着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時候,不但應該向全國各地農業勞動模範和老農們虛心請教,應該注意吸收現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而且應該向我國曆代著名的農學家們學習,接受他們已經總結的農業生產的豐富經驗和他們總結經驗的方法。

  明代傑出的科學家徐光啓,在農業科學方面,和在其他科學方面一樣,對我們的祖國有巨大的貢獻。他生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一五六二年;死於明代崇禎六年,即公元一六三三年。今年(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正好是他的四百週年誕辰。他曾經編寫了許多科學書籍,包括天文、曆法、數學、測量、農業、水利、機械、兵器等內容。其中特別著名的是《農政全書》六十卷,約一百萬言。這一部書總結了我國在十七世紀以前農業生產的豐富經驗。這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一部《農政全書》雖然是未完成的科學著作,但是,它彙集了我國古代農學書籍和有關文獻二百五十多種,成爲資料最完備的一部農學著作,它的科學價值應該受到足夠的估計。

  大家知道,我國原是古老的農業國,歷代農學著作,種類和數量都很多。遠在西周時代,《詩經·豳風》中已經記載了一年四季農事的安排。《周禮》中的《天官》《地官》《冬官》等篇也記載了農官的各項職責。《禮記》的《王制》《月令》等篇同樣說明了對農業的基本要求。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著作,也有不少涉及農業的內容。不過在那個時候,農業生產的經驗還缺乏比較詳細的記述,只留下許多零星瑣碎的片斷文字罷了。

  到了漢代,氾勝之當黃門侍郎的官職,在關中督導種麥,比較系統地研究和總結了農業生產的經驗,著農書二卷。這就是著名的《氾勝之書》,爲我國最早流傳的農學著作。

  自此以後,農書種類日益增多。其中有許多是專講一門的,如專講種稻、養蠶、植棉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些綜合性的農書。如南北朝時代後魏的賈思勰,編撰了《齊民要術》十卷;宋代的陳旉,撰《農書》三卷;元代的王禎,撰《農書》二十二卷,這些都是較爲有名的綜合性農學著作。而在明代,除了徐光啓的《農政全書》以外,還有佚名的《沈氏農書》、黃省曾的《農圃四書》等幾種,但是內容最豐富的莫過於徐光啓的著作。這是因爲徐光啓採取的是屬於比較進步的科學方法。

  據《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徐光啓傳》載:

  徐光啓字子先,上海人。萬曆二十五年舉鄉試第一,又七年成進士,由庶吉士,歷贊善。從西洋人利瑪竇學天文、歷算、火器,盡其術。遂遍習兵機、屯田、鹽、火利諸書。光啓死後,帝念光啓博學強識,索其家遺書。子驥,入謝,進農政全書六十卷,詔令有司刊佈。

  後來的許多資料證明,徐光啓一生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工作,對於當時的社會生產,發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他終於成爲我國科學史上的著名人物,決非偶然。特別是他對於我國農業科學的建立和發展,更有顯著的功績,這是不可抹殺的。

  例如,在《農政全書》中,徐光啓對於“浚渠”“水井”的解說,與其他許多問題相同,都曾經提出了值得重視的論點。

  他總結了“秦鑿涇爲渠,又關西有鄭國、白公、六輔之渠,外有龍首渠,內有史起十二渠,范陽有督亢渠,河北有廣戾渠,朗州有右史渠,今懷孟有廣濟渠”等經驗,認爲必須“因其地利水勢,繼此而作,益國富民,可見速效”。如果不懂得地利水勢,當然就要吃虧。他對於開井也很重視,認爲是“水利之中所不可缺者”。

  又如,關於“架田”的記載,同樣是相當重要的經驗。這就是我們曾經說過的水上園田。它又叫做“葑田”。徐光啓介紹它是:“以木縛爲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浸。”現在正值春耕季節,我們在個別條件具備的地方,無妨照他介紹的經驗,試一試吧。

  可惜,《農政全書》舊本因爲不是徐光啓自己編定的,而是經過陳子龍、謝廷禎等人,在徐光啓死後加以整理刊行的,所以內容還存在不少缺點,甚至有許多錯漏,需要重新整理、重新編輯、重新出版。然而,無論如何,凡是負責農業生產領導工作的人員,對於這樣重要的古代農書,應該予以充分的注意,仔細地閱讀和研究它,並且要學習徐光啓的研究精神,運用比他更加進步得多的新的科學方法,來總結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產經驗。
Previous
Author:鄧拓
Type:散文
Total Words:1661
Read Coun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