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崑劇的愛好者,朋友中又有不少崑劇家,最最難忘的,就是擅長崑劇的袁寒雲譜兄,當年他因反對他的父親(袁世凱)稱帝,避地上海,每逢賑災救荒舉行義演時,他總粉墨登場,串演一兩出崑劇,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出《八陽》,他飾的是亡國之君建文帝,真的是聲容並茂,不同凡俗。唱那句“把大地山河一擔裝”時,悲壯激越,至今還是深印在我的心版上,如聞其聲。記得有一年嘉興舉行賑災遊藝會,請寒雲兄去串演崑劇,他拉我同去,會場設在精嚴寺,節目很多。崑劇連演兩夜,第一夜是《長生殿》的《小宴》《驚變》,第二夜是《折柳》《陽關》,都由平湖崑劇家高叔謙飾旦角,和他合演,相得益彰,博得了很好的評價。在上海時,我又屢次看到崑劇名票友們的會演,最突出的就是徐凌雲、俞振飛兩先生,可說是祥麟威鳳,一時無敵。徐先生多才多藝,什麼角兒都會一手,並且都很精工,在年青的時候,串演《連環記》中的呂布,曾有“活呂布”之稱;最難得的,他還能串那《安天會》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這一個跳跳蹦蹦活潑潑的猴子王,實在是不容易應付的。他要是串丑角兒吧,像《借茶》中的浪子張三郎,會演的人很多,可是和他一比,就有雅俗之分。俞先生是崑劇前輩俞粟廬先生的哲嗣,淵源家學,腹有詩書,又天賦一副好扮相,一條好喉嚨,只要他一出場,就會使人精神一振,儘量地享受耳目之娛。他的一甩袖,一亮相,唱一句,笑一聲,都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他的傑作《販馬記》《連環記》《玉簪記》等,我都曾看過,風流儒雅,給與我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後來他以名票友下海,與梅蘭芳先生配演京劇,有時也演演崑劇,真是璧合珠聯,出出都成了極優美的藝術品。
崑劇的基本隊伍,當然要算浙江崑蘇劇團中和擔任上海戲曲學校教師的幾位“傳”字輩的名演員了。三十五年前,蘇州的幾位崑曲家創辦了崑曲傳習所,招收了十餘名學生,都以“傳”字嵌在名字裏,地點在桃花塢的五畝園,這就是今天各位“傳”字輩名演員的搖籃,是崑劇中興的發祥之地。後因蘇州方面財力不足,由上海企業家穆藕初先生接辦下去,擴大了學額,學生多至五十餘人,穆先生自己也是一位名曲家,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把這傳習所辦得很好。學生們學成之後,就組成了“新樂府”,後又改名“仙霓社”,先後在笑舞臺、大世界、小世界、新世界等遊藝場中演出,我是經常去作座上客的。那時“傳”字輩的名演員都還年青,而藝術都很老練,爲一般崑曲迷所欣賞,可是曲高和寡,終於沒落了。
最近在蘇州舉行的崑劇觀摩演出,真是數十年未有的盛舉,也給崑劇奠定了一個復興的基礎。我抱着病,連夜前去觀賞,樂此不疲,簡直把病魔也打退了。徐先生年逾古稀,而俞先生也入了中年,而他們聲容如舊,還是年青得很。“傳”字輩的各位名演員,藝事精益求精,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們並且培養好了新生力量,中如包世蓉、張世萼、龔世葵等,就是許多“世”字輩的小藝人,現在都已脫穎而出,前途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