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

  往年的春节都没有像今年这么凑巧,刚好把立春这个节气和春节统一起来了。

  照我国传统的农历来说,立春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春的时候,北风带来的严寒季节就要结束了,代之而起的将是和暖的东风,大地很快就要解冻了,万物都将朝气勃勃,欣欣向荣。因此,从汉代以后,民间风俗在立春这一天,妇女们要用青色的绸子剪成春燕、春蝶等形状,戴在头上,走往田野,迎接春天的到来。农民们在这一天的拂晓以前就该起来,手拿锄头,走到地里,向着天上正南方的“房星”,即古代天文学家所谓“农祥星”的方位,用锄头翻土,表示这一年辛勤的劳动已经开始了,并且必定能够取得丰富的收成。全国许多地方的民俗,大体都是这样。

  为了表明人们对于劳动的重视,许多地区的农民家庭,无论男女老幼,在春节这一天都要吃“春盘”。什么是“春盘”呢?它是用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表示勤劳、长久、蓬勃的意思。有的人家每个人还要咬一口生萝卜,叫做“咬春”,以预防疾病。吃了“春盘”之后,还有一种有关农业生产的活动,就是“打春牛”。这个风俗是由北宋开始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曾经记载了“打春牛”的情形。

  虽然这些风俗现在已经不再盛行了,也没有更加以提倡的必要。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这些古老的风俗,并不是什么坏习惯,而是紧密地结合着农业生产的,表现我国历代农民勤苦劳动的优良传统。按照这样的传统,像今年的立春恰恰是除夕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一年的春节显然就应该从头到尾充满着紧张劳动的气氛,决不能有任何松劲的情绪了。

  特别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阴历除夕还必须蒸好够几天吃的馒头,叫做“万年粮”,以备春节期间每天食用。这样做的意思是保证年年有余粮,不但可以储备粮食,防止灾荒;而且可以使人人足食,国家富强。现在看来,这一点尤其重要。如果能够有类似“万年粮”的储备,那么,无论什么时候,哪里还会有什么粮食困难呢?

  我国人民历来都很重视粮食的储备,粮仓制度成为历代政府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在国家的粮仓不足的地方,民间还有一些“义仓”等做后备和补充。为了充实粮仓,历代的统治阶级在劝农的文告中,也常常有“耕三余一”或“耕二余一”等语。虽然他们大都是能说不能行,或者有其名而无其实,但是,这种设想和用意仍有可取之处,不可一概抹杀。

  在整个春节期间,除了每天吃“万年粮”之外,有许多地方还要吃一种“黏糕”。这是用黍子面或糯米和枣子做的,越黏就越好。据说,吃了这样的黏糕,生产和生活就能“年年高”。现在各地风俗仍然有吃“黏糕”的,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都还有卖的,名称干脆就叫做“年糕”了。

  至于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更是常见的,现在也同样很流行。因为春联和年画的形式,适合于我们的民族习惯,有了很久的历史。不过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手法,仍然需要继续改进,现在已有的成绩还不能令人满意。
Previous
Author:邓拓
Type:散文
Total Words:1155
Read Coun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