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二友

  昔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松、竹原是终年常备,而岁寒时节,梅花尚未开放,似乎还不能结为三友;倒是蜡梅花恰在岁尾冲寒盛开,而天竹早就结好了红籽等待着,于是倾盖相交,真可称为岁寒二友。

  吾家凤来仪室西窗外,有素心蜡梅三干鼎立,姿态入画,已有四十余年的树龄,年年着花累累,香满一庭。旁侧有天竹一大丛,共数十枝,霜降以后,籽就猩红照眼。看它们相偎相依,恰像两个好朋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般。此外,我又有一个蜡梅盆栽,枯干虬枝,粗逾小儿臂,开花素心,作磬口形,自是此中佳种。又有一个天竹盆栽,共七八枝,有枯干,有新枝,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每年也有二三枝结籽的。我把这两盆放在一处,自觉得相得益彰。

  蜡梅原名黄梅,宋代熙宁年间,王安国尚有咏黄梅诗。到了元祐年间,苏东坡、黄山谷改名为蜡梅,因其花黄似蜡之故。明代李笠翁有言:“蜡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此说很为隽妙。花有虽已盛开而仍然半含,状如磬口的,名磬口梅,出河南;花有形似荷花,瓣作微尖的,名荷花梅,出松江;花有开最早,而色作深黄,香气浓郁的,名檀香梅,现已少见;有花小香淡而红心,未经接种的,名狗蝇梅,有人讹作九英,这是蜡梅下品。

  宋代王直方父家养有侍儿很多,中有一女名素儿,姿容最美,王曾以折枝蜡梅花送诗人晁无咎,晁赋诗答谢,有“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之句,一时传为佳话,因此蜡梅又有素儿别称。据旧籍中载,蜡梅又号寒客、久客,料因它耐寒耐久之故。

  古今来诗人词客咏蜡梅花的,并不很多,我最爱韩子苍一绝云:“路入君家百步香,隔帘初试汉宫妆。只疑梦到昭阳殿,一簇轻红绕淡黄。”又断句如范成大云:“金雀钗头金蛱蝶,春风传得旧宫妆。”耶律楚材云:“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都很贴切。词如顾贞观《蜡梅花底感旧》调寄《小重山》云:“春到愁魔待厌禳。试东风第一,道家妆。蜡丸偷寄紫琼霜。檀心展、凭付与檀郎。  金磬敛花房。相逢应只在、水仙旁。色香空尽转难忘。人何处、沉痛觅姚黄。”看了“金磬敛花房”一句,可知他所咏的是磬口梅了。

  天竹常见于江苏、湖北诸地,又名南天竺,或南天烛,是灌木性而终年常绿的。枝高二三尺、五六尺不等;叶与楝树叶相像,较小,初夏开五瓣小白花,后结一簇簇的绿籽,经了霜渐渐变红,十分鲜艳。籽的结法各有不同,籽大而密的一种,名油球;籽疏而向上高簇的,名满天星;籽结得很多而向下低垂的,名狐尾。这三种,以狐尾为最有风致。此外,有结籽作鹅黄色的,名黄天竹,比红天竹为难得;更有结蓝籽的蓝天竹,最为名贵,可说绝无仅有,听说拙政园中却有一枝,我未之见,容去访寻一下。

  我于“八一三”日寇陷苏时,避地皖南黟县的南屏山村中,岁时苦无点缀,邻女以蜡梅、天竹各一枝相赠,喜出望外,因赋小令《好事近》二阕为谢,录其一云:“傍榻列陶瓶,天竹殷殷红透。好与寒梅作伴,喜两相竞秀。  梦回夜半忽闻香,冉冉袭罗袂。晓起检看衣带,又一花黏袖。”此词确是写实。因为陶瓶安放得离卧榻太近,所以蜡梅花掉在榻上,竟黏住在衣袖间了。
Previous
Author:周瘦鹃
Type:散文
Total Words:1243
Read Cou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