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风雨

  天边酝酿着玄色的雨云,仿佛幽灵似的阴冥;林丛同时激扬着瑟瑟的西风,怔坐于窗下的我,心身忽觉紧张,灵焰似乎电流般的一闪。年来蛰伏于烦忧中的灵魂恢宏了元气,才知觉我还不曾整个毁灭,灵焰仍然悄悄的煎逼着呢。——它使我厌弃人群,同时又使我感到孤寂;它使我冷漠一切,同时又使我对于一切的不幸热血腾沸。啊!天机是怎样的不可测度!它不时改换它的方面,它有时使杲杲的烈日,激起我的兴奋,“希望”和蜿蜒的蛇般交缠着我的烦忧久渍的心,正如同含有毒质的讥讽。我全个的灵魂此时不免战栗,有时它又故示冷淡,使凄凄的风雨来毁灭我的灵焰。这虽是恶作剧,但我已觉得是无穷的恩惠;在这冷漠之下至少可抑止我的心波奔扬!

  正是一阵风,一阵雨,不住敲打着西窗,无论它是怎样含有音乐的意味,而我只有默默的诅咒似的祈祷,恳求直截了当的毁灭一切吧!忽然夹杂于这发发弗弗的风雨声中,一个邮差送进一封信来,正是故乡的消息。哎!残余生命的河中,久已失却鼓舞的气力了,然而看完这一封信,不由自主的红上眼圈,不禁反复的念着“寿儿一呕而亡!”

  正是一个残春的黄昏里,我从学校回家,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枯瘦如柴的乡下孩子,穿着一身鸠结龌龊的蓝布衣裳,头光秃秃的不见一根头发,伏在一张矮凳上睡着了。后来才知道是新从乡下买来的小丫头。我正站着对这个倒运的小生命出神,福儿跑来告诉我说:“她已经六岁,然而只有这一点点高,脖颈还没邻家三岁的孩子肥大呢。那一双只有骨架的手和脚,更看不得。”我说:“她不定怎样受饥冻呢,不然谁肯把自己的骨肉这样糟践,……你看这样困倦,足见精神太差了,为什么不喊她到房里去睡?……”“哦!太太说她满身都长着虱子,等洗了澡才许她到屋子里,她不知怎样就坐在这里睡着了。”我同福儿正谈着,邻舍的阿金手里拿着一块烧饼跑过来,一壁吃着一壁高声叫:“快看这小叫化子睡觉呢。”这乡下孩子被他惊醒了,她揉揉眼睛,四处张望着,看见阿金手里的饼,露着渴求的注视,最终她哭了。福儿跑过去,吓她道:“为什么哭?仔细太太来打你!”这倒是福儿经验之谈,(她也不过七岁买来的,现在十七岁了。)不过我从来没用过丫头,也不知道对付丫头的心理,这时看见这小丫头哭,我知道她定是要想吃阿金手里的饼。如果是在她自己母亲跟前,她必定要向她母亲要求,虽是母亲不给她,她也终至于哭了,然而比这时不敢开口的哭,我总觉是平淡很多。我想若果是我遭了不幸,我的萱儿也被这样看待,我将何以为情!我想到这里不由得十分同情于那小丫头,因拿了两个铜元叫福儿到门口买了一个烧饼给她,她愁锁的双眉舒展了,露着可怜的笑容在那枯蜡般的两颊上。我问她:“你家有什么人?”她委委缩缩的往我跟前挪了两步。我说:“走过来,不要怕,我不打你,明天还买饼给你吃呢。”她果然又向前凑了凑,我又问她:“你爹和你妈呢?”她说:“都死了!”“那么你跟什么人过活……”她似乎不懂,看着我怔怔不动,我又问她“谁把你卖了?”她摇摇头仍然不回答。“唉!真是孺子何罪?受此荼毒!”我自叹着到屋里。

  萱儿这时正睡醒,她投到我怀里,要吃饼。福儿把炖好的牛奶和饼干都拿来了,她吃着笑着,一片活泼天机,怎么知道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小生命呢。

  过了两天这个乡下孩子已经有了名字,叫寿儿。于是不时听见“寿儿扫地”的呼唤声,我每逢听到这声音,总不免有些怀疑,扫帚比她的身量还高,她竟会扫地?这倒有些难为煞人了!那一天早晨,她居然拿着扫帚到我房里来了,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喘吁吁的,不自然的扫着。我越看越觉得不受用,我因叫她不用扫了,但她一声不响,也不停止她的拿扫帚的双手,一直的扫完了。我便拉住她的手说:“我不叫你扫,你为什么还在扫?”她低着头不响,我又再三的问她,才听见从咽喉底发出游蜂似的小声道:“太太叫我扫,不扫完要挨打。”她这句话又使我想起昨天早晨,我还没有起床的时候,曾听见她悲苦的声音,想来就是为了扫地的缘故吧!但我真不忍再问下去,我只问道:“好,现在你扫完了可以去吧?”实在的,我不愿我灵魂未曾整个毁灭之先,再受这不幸的生命的伤痕的焚炙。我抚摸着萱儿丰润的双颊,我深深的感谢上帝!然而我深愧对那个寿儿的母亲,人类只是一个自私的虫儿呵!

  桌上放着的信,被西风吹得飘落地上,我拾了起来,“寿儿一呕而亡!”几个字,仿佛金蛇般横据于我灵区之中,我仿佛看见那可怜的寿儿,已经用她天上的母亲的爱泪,洗清她六年来尘梦中的伤污了,上帝仍旧是仁爱的,使她在短促期间内,超拔了自己,但愿从此不要再世为人了!——我不住为寿儿庆幸。

  这时西窗外的风雨比先更急了,它们仿佛不忍劫后的余焰再过分的焚炙。不过那种刻骨悲哀的了解,我实在太深切了,欢乐是怎样麻醉人们的神经,悲哀也是同样使人神经麻醉,况且我这时候既为一切不幸的哀挽,又为已经超脱的寿儿庆幸。

  唉,真是说不上来的喜共愁——怎能不使我如醉如梦,更何心问西窗外的风雨,是几时停的呵!
Previous
Author:庐隐
Type:短篇
Total Words:1971
Read Cou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