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书籍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我看来,那是一种神奇的缘分。每当我陷入回忆的漩涡,一些书总能巧妙的在脑海中浮现。它们像一张巨大的网,包裹着我的记忆,将我那些已逝的,犹如东流春水般的岁月留存。对我而言,《夜航船》就是一本那样的书。
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开始于一个误会。在我大概初中的时候,在家翻出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那是一本上世纪的老书,厚厚的一本,纸张是黄的,封皮的正中间是一幅路遥的照片。
在那个无聊的暑假,我将这本书草草的翻阅,或许是路遥的文字比较平实,那时的我读起来竟十分流畅。后来回想起这本书,故事里的细节已是模糊不清,可唯独在小说里出现的一本名字里带船的小说,让我一直念念不忘。不知是从哪里听过夜航船这个名字还是怎的?我就阴差阳错的认为小说中提到的就是《夜航船》。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平凡的世界》里提到的书是《白轮船》而非《夜航船》。但此时我却已深深记住了《夜航船》这个名字。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夜航船》这本书总在我脑海里幻化成这样的一副画面:蟾光洒满水面,如丝般缠绕在湖泊深处,一叶小船缓缓挪开,船行之处,泛起圈圈波纹。夜空流光溢彩,有飞鸟在林间掠过,点点繁星落入水中,映照航迹,水鸟出没,旁林晓晓,远山青青。有风、有水、有星、有月相随。在这静谧的夜里,唯有一叶扁舟与湖泊相连,与星空、林间与水鸟为伴,俨然一番绝色山水。
因此,我满怀期待的买了它。令我意外的是这本书不是一本唯美灵动的小说。而是明朝文学家张岱的写的一本文化百科全书。
至于书名的来历,作者在序中这样写到: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这是个让人读之不禁莞尔一笑的故事,我一瞬间就被其吸引。自此,这本书便与我形影不离。
后来,在学校的一次课外知识分享会上,我向同学们讲起了张岱的这篇序,在分享结束后,一个声音轻轻叫住了我:“同学!可以看看你的《夜航船》吗?”我回头望去,是一个女孩,面庞清秀,脸可能因为害羞微微有点泛红,戴着一幅圆眶眼镜,眼睛了充满了好奇。我点头应允,将书慢慢递过去。她向我道了声“谢谢!”并冲我笑了笑便离开了。在那之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其间,我们一起参加社团纳新,一起畅谈古今,一起写诗交流,书籍让我们聚在一起,那时候,我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灵魂那么相似而又彼此独特。我和她因为张岱的《夜航船》而相知,而我因为一个误会与《夜航船》相识,或许这就是书的缘分吧。
之后,我的那本《夜航船》不知去了何处,或许被他人借阅?抑或许被遗弃在某个角落?而那个因《夜航船》与我结缘的女孩也因一些琐事沉沦。周围的同学都在高考压力之下变得苦闷,沉重。大家似乎都在经历一场大雨的洗涤,身心俱疲,直到高考。
高考仿佛一把巨刃,将我们与过往的生活分隔开。我们在那段压抑难熬时间里对高考的心心念念也在经历后变得索然无味,怅然若失。
而我的那本《夜航船》在高考后也不知何时又重回我的身边,不过,它早已变得破旧不堪。像一只疲惫不堪的旅行者静静躺在我的手上。
我怀着一种难以明状的心情,带着这本破旧的书在那个必然的十八岁仓皇逃离我的少年时代,告别我的青春。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余秋雨的那篇散文《夜航船》,余秋雨讲述他书架上的那本《夜航船》里存有他幼时故乡响声。而我这本,又封存有什么呢?于是,在一个午后,我又一次将它翻阅,像第一次那样小心翼翼。接着,那些我以为陌生的记忆又重新涌上心头……
像是一场梦,又好似一部电影,明明平平淡淡,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遗憾、怀念、痛苦、开心、迷惘,各种思绪在脑海中交织盘旋。只觉一切都还未好好告别的,但忽然觉得如此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正是这份仓促吗?那些人或事,消失的或者仍在的,圆满的或者遗憾的组成的不正是我的青春吗?
结束的已经结束,而开始的也早已开始,我的身心曾也像那本《夜航船》般残破,但仍具有活力。我也似乎明白,我的青春驻留在《夜航船》里,那里留存着我的回忆,像我曾幻想的那幅画面一样,一起随我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