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眼的耳讀法

  讀書能用耳朵來代替眼睛嗎?一般說來,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誰發明用耳朵讀書的方法呢?要詳細做考證就很麻煩。在這裏,我想舉出楊大眼,把他作爲用耳朵讀書的人們的代表。

  楊大眼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將軍,生當公元五世紀末和六世紀初。那時候正是南北朝時期,這個北魏的驍將屢戰屢捷,威名大震。《魏書》卷七十三及《北史》卷三十七都爲他立傳。據《北史》載稱:“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而坐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識字也。”看來這個人的本領真不小。自己認不得多少字,論文化程度還不曾脫離文盲狀態,卻能聽懂別人讀的書,又能口授一通佈告的文字,這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這並不太困難。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內容,例如在軍隊中常見的兵書、戰報、命令、文告等等,念起來大概一般軍人都容易聽得懂。假若讀的是自己平素完全生疏的內容,那大概就很難聽懂。

  但是,楊大眼的這種讀書方法,對於一個識字不多而工作上又迫切需要閱讀很多文件的人,我想是有實際效果的。這種讀書的方法,主要是依靠用耳朵聽別人讀書,所以這種讀書方法可以叫做“耳讀”法。它是很有用的一種讀書方法。

  把這種讀書方法叫做耳讀法,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要區別於所謂“聽讀”。晉代王嘉的《拾遺記》中也有一個故事說:

  賈逵年六歲,其姊聞鄰家讀書,日抱逵就籬聽之。逵年十歲,乃誦讀六經。父曰:我未嘗教汝,安得三墳五典誦之乎?曰:姊嘗抱予就籬聽讀,因記得而誦之。

  這種聽讀和前面說的耳讀不同。因爲聽讀只是隨聲誦讀,並不一定懂得;而耳讀是真正懂得所讀的內容。所以說值得重視的是耳讀而不是聽讀。

  耳讀的方法對於老年不能看書的人,同樣也很適用。宋代樓的《醉翁囈語》一書記載了另一個故事:

  孫莘老喜讀書,晚年病目,乃擇卒伍中識字稍解事者二人,授以句讀,每瞑目危坐室中,命二人更讀於旁。

  雖然這是因爲眼睛有病不能看書才用耳讀的方法,但是,我們無妨以此類推,設想到其他的人也許由於種種原因,以致自己不能看書,就都可以採用這種耳讀的方法。

  事實上,我們知道現代的許多大政治家,往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閱讀和處理一大批書報和文件等等。他們既沒有三頭六臂,於是對於一般的資料和文件,就只好由若干祕書人員分別幫助閱讀和處理,而把最重要的字句念一兩遍,如此看來,楊大眼的耳讀法倒並不是落後的方法啊!
Previous
Author:鄧拓
Type:散文
Total Words:963
Read Cou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