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在嘉兴市南三里许,面积八百余亩,一名鸳鸯湖,据《名胜志》载:湖中多鸳鸯,或云东南两湖相接如鸳鸯然,故名。据我看来,后一说比较近似;至于说湖中多鸳鸯,近年来却没有见过,也许是偶或有之吧?前人曾有诗云:“东西两湖水,相并若鸳鸯。湖里鸳鸯鸟,双双锦翼长。”《名胜志》说是东南两湖,而诗中却说是东西两湖,不知孰是?古人所作南湖的诗歌,以清代朱竹垞的《鸳湖棹歌》一百首最为著名。后来又有一班诗人受了它的影响,也纷纷地作起棹歌来,例如:“浮家惯住水云乡,不识离愁梦亦香。侬荡轻舟郎撒网,朝朝暮暮看鸳鸯。”“鸳鸯湖水浅且清,鸳鸯湖上鸳鸯生。双桨送郎过湖去,愿郎莫忘此湖名。”都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借鸳鸯湖这个名称来各自抒情歌唱的。鸳鸯湖的名望太大了,甚至把“鸳湖”来作为嘉兴的代名词。
烟雨楼兀立湖心,是南湖唯一胜景,据说是吴越钱元璙所建,原来的位置是靠近湖岸的,直至明代嘉靖年间,为了开浚城河,把河泥填在湖心,构成了一个小岛屿,于是烟雨楼来了个“乔迁之喜”,移到了小岛上来,而环境更显得美了。从明清两代到现在,不知经过多少次的修葺,今天才成为劳动人民游息的好去处。登楼一望,确如昔人所谓“诚有晨烟暮雨,杳霭空蒙之致”,即使是日丽风和的晴天来游,也觉得烟雨满楼,别饶幽趣。为了位在湖心,整个南湖展开在它的四面楼窗之下,你只要移动两眼,一面又一面地向窗外望去,不但全湖如画,尽收眼底,连你自己也做了画中人哩。
楼的近旁有鉴亭、来许亭、望梅亭、菱香水榭等几座亭榭,好像众星拱月一样,簇拥着烟雨楼。楼的前檐有山阴魏戫手书的“烟雨楼”三字横额,铁画银钩,颇见功力。听说魏是清末时人,能驰马击剑,挽五石弓,却又精书法、能文章,是一位奇士。鉴亭壁间,有嘉兴八景图石刻,出包山秦敏树手,画笔还不差。所谓八景,是“南湖烟雨”“东塔朝暾”“茶禅夕照”“杉闸风帆”“汉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积雪”。这个八景,实在是勉强凑成的,有的不能称之为景,例如,瓶山是旧县城里一个低小的土墩,据说韩世忠当年曾在这里犒军,兵士们喝完了酒,把酒瓶抛在一起,堆积成山,因名瓶山。在这八景之中,自以“南湖烟雨”最为突出,清代诗人许瑶光曾有诗云:“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歌罢楼台凝暮霭,芰荷深处水禽多。”以好诗咏好景,使人玩味不尽。楼上下有楹联很多,可以称为代表作的,有天台山农所写的一联:“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烟雨比南朝,多少楼台归画里;宛在水中,方舟最乐,湖波胜西子,无边风月落尊前。”又陶在东联云:“问当年几阅沧桑,鸳鸯一梦;看今日重开图画,烟雨万家。”此外有一长联说到“春桑”“秋稼”,这倒和我们广大群众年来特别关心农事的意义,是互相符合的。
近三年来,南湖换上了明靓的新装,烟雨楼面目一新,连烟雨迷蒙,也好像变做了风日晴美,原来这里已有了新的布置,使人引起了新的观感。不但陈列着太平天国时代的文物,还有一个革命历史资料陈列室,展出在党成立以前关于社会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三个方面的历史文物,党的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照片、图表等各种宝贵的文物;在这里可以看到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亲笔题词,可以看到当年出席“一大”的代表们的照片,看了肃然起敬,自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不单是这些,还有一件特大的革命文物引人注目使人追想的,是四十年前举行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那只丝网船的仿制品,长达十四米,宽约三米,船身髹着朱光漆,光亮悦目。只见明窗净几,雕梁画屏,以至舱房床榻,一应俱全。瞧着那十二位代表的席位,更使人想到当年毛主席他们在这里艰苦奋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啊,这一艘丝网船是多么伟大的船,而毛主席又是多么伟大的舵手!
到了南湖,瞧了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菱塘,就会使你连带地想起南湖菱来。这种菱绿皮白肉,形如馄饨,上口鲜嫩多汁,十分甘美,而又妙在圆角无刺,不会扎手。每逢中秋节边,人民公社的女社员们,结队入湖采菱,欢笑歌呼,构成一个绝美的画面。清代名画师费晓楼曾给南湖采菱女写照,并题以诗云:“十五吴娃打桨迟,微波渺渺拟通词。郎心其奈湖心似,烟雨迷离无定时。”“南湖湖畔多柳荫,南湖湖水清且深。怪底分明照妾貌,模糊偏不照郎心。”这种软绵绵的情词,并无内容,不过是掉弄笔头罢了。
一九六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