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的歷史人物中,明代通州李三才的事蹟,似乎久已被湮沒了。這是研究地方史的人感到遺憾的事情。最近我同史學界的個別朋友,偶然談起此人。
-
我把王冠撇棄,置於泥塗,任你用你底足尖加以踐踏罷。寒夜,當我們同在帳篷底一個斜角里的時候,風吹過沙漠,使我感覺了寒冷;你曾說,“俯下身來,靠近我底胸口,讓它給你一些溫熱。
-
我無力地走進死人堆裏,在渾渾血泊中躑躅着尋覓,尋覓被害的我的弟弟。累累的屍體寂寂的躺着;淒冷的月光底下我不禁愴然淚下,淚一點一點地滴到血肉模糊的死者。
-
不曾見她,愛在哪裏?剛見了她,愛從何起?既愛了她,愛何曾還在我底心裏?我在,愛在;沒她,沒愛。愛不在我心裏,愛又何曾在我心外?有?無?愛不從無生;愛不依有住。
-
“凡字在第一個腔孔,但不是悲調,是輕易不用的。譬如《漢宮秋》,《平沙落雁》這些調子中用高凡音的最多,至於《閨思》這個小曲兒你記得吧?一上來就是四上尺六工六上五仩六工尺尺工六等腔,…
-
江南各地舊俗,對於廚房裏的所謂“竈神”,很爲尊重,總要在竈頭上砌一個長方形的小小神龕,將一尊用紅紙描金畫出來的“竈神”供奉在內,上加橫額,寫就“東廚司命”四字,這儀式定在大除夕舉行
-
遲緩的腳步,沉重地踏着自己底影子。路是孤寂的。天是一片大海,月亮浮在海當中。夜深了呢。
-
園中野草漸離離,託根於我舊時的腳印,給他們披青春的綵衣:星下的盤桓從茲消隱。日子過去,寂寞永存,寄魂於離離的野草,象那些可憐的靈魂,長得如我一般高。
-
“蘇州好,乞巧望雙星。果切雲盤堆玉縷,針拋金井汲銀瓶。新月掛疏櫺。”這是清代沈朝初的《望江南》詞,是專爲七夕望牽牛、織女二星乞巧而作的。
-
這是一個悽風苦雨的深夜。一切都寂靜了,只有雨點落在蕉葉上,淅淅瀝瀝令人聽着心碎。
-
狂風颳着一陣陣緊,塵沙迷漫望不見人;我獨自來到荒郊外,向累累的冢裏,掃這座新墳。
-
一爲了要聽那天的“三絃總溫習會”,他一直跑到隅田河岸了,可是一到會場,門前木屐已排滿,連不甚大的街上也鋪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