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濮之战前的四年(民国前二五四六年),晋文公尝平王子带之乱,迎襄王于郑。“王入于成周,遂定于郏。”这是晋文公的霸业之始,而这一役也便是“尊王攘夷”的一役。
子带之乱是周民族最可痛心的一次内乱。子带为周襄王之异母弟,其母惠后,以宠于惠王,故襄王畏之。民国前二五六〇年的夏天,王子带勾引了扬拒,泉众,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秦晋连师伐戎以救周。到了秋天,晋侯乃逐退了戎人。这是申侯以后第二次的勾结外寇以冀达到把握政权的大欲。可是,也同样的失败了。第二年,襄王乃讨王子带。王子带奔齐。齐侯想替王子带求和于王,以王怒未息,齐使仲孙湫未言而归。但戎难始终未已。诸侯合兵戍周,以御戎师。过了近十年,襄王方才复召王子带回京师,但到了第三年(民国前二五四八年),却又来了一个大变动。
这一年,襄王怒郑人,却勾结了狄人去伐郑。这是周民族之王第一次和狄人正式的合作。这狄人恐怕便是戎,恐怕是通过了王子带的关系而勾结成功的。有远见的政治家富辰力争以为不可。他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且夫兄弟之怨,不徵于它。徵于它,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翟,不祥;以怨报德,不仁。”王不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那一年的夏天,狄师代郑,取栎。王德狄人而以其女为后。富辰又谏之而不听。后王废翟后。翟人勾结了颓叔桃子及王子带,以狄师攻王。王出奔郑。子带乃自立为王,娶襄王所废翟后,同居于温。襄王对于狄师的来侵,并不抵抗,惟富辰和其属御之而死。
这一段富于戏剧性的史实,《左传》和《国语》都记载得详细。
这是民国前二五四七——民国前二五四六年间的事。这时,秦师集于河上,将纳王入周。狐偃言于晋文公道:“求诸侯莫如勤王。”文公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上之翟以求东道。他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即王子带)于温,杀之于隰城。王子带之乱遂平。王与文公以阳樊、温原、茅之田。文公以兵力围阳樊,伐原,取温,皆获之。以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对于狄人的处置如何,史书里却没有记载。大约狄人是全师而退;文公却也不敢去追击他们。观于他的“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翟”之举,可知中国的兵力已不足以控制戎狄。较之齐桓公之“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时的情形又不同了。这时,大约只有御之之方而无讨之之力。战国时代赵武灵王乃不得不胡服骑射,以夏变夷,以图生存了。只有秦人的战斗力还足以雄足视西北陲。